黄歇身世之谜(原创)
来源:江河淮海老秦人
地址:http://hnhcqin.blog.163.com/blog/static/8928161200992454729907/
关于春申君黄歇的身世,任何一个古代名人也没有他那么纷纭和离奇。不仅机关有和那湖北的差别,实质国籍都还有中国韩国的“争议”。搞清楚着一段历史,不仅能够弄清楚黄姓的根源,还有利于弄明白战国时期朝鲜半岛与中原内地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惜耗费口舌,把各种观点做一些介绍。
1、河南潢川说
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黄歇,其出生地至今仍然存有很大的争议。南宋史学家邓明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楚灭黄,其族仕楚,春申君黄歇即其后。”这个说法与元代黄溍《族谱图序》记载的“黄国为楚所灭,子孙之仕楚者有黄歇”相互印证,确认了黄歇是潢川黄国的后裔。潢川黄国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潢川、光山一带,理论上,黄歇的出生地应该与这一地区有关系,但是,这一地区至今尚未发现黄歇出生的可信证据。当然,在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国的部分先民向南迁徙,在今天的湖北黄冈、黄梅、黄陂一带形成定居点,并为日后江夏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比较可信的。考虑到黄歇已经是以黄为姓,并且在其成人后投奔了楚国,因此,认为黄歇出生于湖北江夏郡望中的某地是比较合乎逻辑的。这就与黄氏后人保存的《禾坪谱》、《潮州谱》以及中所记载的黄歇出生地比较一致。这些族谱说,黄歇祖籍在湖北武昌市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黄鹤乡仁义村,出生在新罗(今朝鲜),后返回楚国,仍居江夏。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湖南黄氏世谱》的断然否认,该族谱记载:在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歇及其家人仍居古黄国故地,“盖黄人楚后,其宗族未尝他徙也。”
2、湖北江夏说
歇公字光明,号啸天,战国末期人,出生在新罗(韩国)。公元前二九八年自新罗徙居湖广江夏……公元前二八九年冬,秦昭襄王令白起联韩魏伐楚,以公有辩才,使说秦王,以强秦伐楚之兵解弱楚之危,受约而归,楚赖以安。公元前二七二年,楚王乃使公随侍太子完质于秦,留十年,设计使逃归……史称公娶李氏,继取姬氏、郑氏,共生有十三子一女。公殁世后,奉敕葬于湖广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
3、楚王后裔说
春申君究竟是黄国的后裔还是楚国王族的后裔,学界至今仍然存在分歧。一派观点认为,春申君姓黄名歇。应该是黄国的后裔,而另一派则认为,春申君是“王者亲属”,应该是楚国王族的后裔。
其依据是,《史记·春申君列传》没有记载春申君的出身,从保存至今的文献中,只有两处涉及到他的出身渊源。一处是《史记·游侠列传》:“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即“亲”之“属”。孔颖达《疏》:亲指族内)而“显名诸侯”。这个记载我们很容易理解: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三公子均为王族后裔,而唯独春申君不是,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吗?而另一处让人们产生诸多疑问的则是《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提到“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14-591年。而春申君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公元前273-238年,两者相隔近400年,他们不可能是兄弟关系。由于这一信息的存在,有学者为了调和他们的关系,于是对这里的“楚庄王”进行解释,认为“楚庄王”即“楚襄王”(钱穆认为楚襄王又称楚庄王)。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就说明,善于著书的韩非与春申君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可能弄错与他同一时代的春申君的血缘关系,无论楚王熊横是双谥号--“襄王”与“庄王”;也无论是由于“襄王”与“庄王”的发音相似,被韩非误听为“襄王”,总之,《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这段关于春申君的记载,从另一个侧面为其是楚国“王者亲属”提供了佐证。
孔颖达《疏》:“诸侯之子称公子。”则此“公子”
为泛指诸侯之子。《礼记·大传》:“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而莫之宗者,公子是也。”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春申君是楚怀王的庶子。金正炜《国策补释》也说:“春申与孟尝、信陵、平原并称四公子,当亦楚之疏属”;同时举例说明--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劝其等到考烈王一死,就可以取代考烈王之子而自立为楚王。在当时,正宗的楚国王室公子篡位后,想要站稳脚跟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如果春申君不是楚国王族的话,睿智的朱英是不会给他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馊主意的。
4、楚后而黄姓说。我们并不怀疑黄姓有多种来源,也并不怀疑有一支来源于故国--黄国。但大量的事实也让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春申君为楚国王族。而至于春申君为什么姓黄的问题,在古代跟本不必赘述,那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到了现代,在我国姓氏文化严重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得不稍加说明--楚国王族只有嫡长子继承祖上之氏――即熊氏,而其它的庶子都要另立新氏。在楚国王族中,以封地为氏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如屈原的先祖曾被楚王族封于屈地,因成屈氏;楚太子胜被封于白邑,因此称为白公胜,他的后裔多有以白为氏者等等,因此,我们不能否定当时楚怀王的庶子歇被封于黄国故地而自称黄公歇的可能。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各种史料都没有详细记载春申君缘何为黄氏的原因,只有《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提到“楚庄王之弟春申君”的记述明确说明了其身份,但却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怀疑。不管怎样,争论与怀疑是澄清历史真相的“法宝”,我们欢迎人们对春申君身份的争论,因为越是这样,我们离事实的真相就会越近!
5、黄国后裔说
黄歇,是黄姓战国中兴时的代表,《史记》特为这位黄姓宗族史的杰出人物立传,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歧义甚众。
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然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已经残破不堪的丘垄家园。他们由原黄国王族沦为楚国臣民后,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300年痛苦的裂变后,他们获得一种新生,开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征服生活,通过征战、仕途、经商、讲学等方式,重振黄姓宗族的声威。战国晚期,在异军崛起的黄姓家族中,黄歇家族即是这种奋发进取的新黄姓宗族之代表。
邓明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楚灭黄,其族仕楚,舂申君黄歇即其后。"元代黄姓著名文人黄晋在《族谱图序》中也说:"黄国为楚所灭,子孙仕楚者有黄歇。"各家黄姓族谱,也无不说黄歇是古黄国的后代,但关于黄歇的家世、生平、后裔情况,则各种传说不大相同。
关于黄歇的家世,有多种传说,按中湘四修谱,黄歇是春秋时期黄国国君黄企生的第7代孙,其传递世系为黄企生传长子义方,义方传第三子绮,绮传长子宏济,宏济传独子黄敬元,黄敬元生二子,次子即黄歇。但自黄企生至黄歇,其间相差四百余年,而族谱只有6代,这是极不可能的。其他各谱所记黄歇家世和祖先世系,虽各不相同,但也有类似的错误。因此,我们只相信黄歇是古光州黄国遗民的后代,至于他的祖先世系,文献不足征,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
黄歇的籍贯,各种族谱也传说不同。中湘四修谱说他居黔中(今湖南常德市),禾坪谱、潮州谱等说他祖籍湖广武昌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出生在新罗(朝鲜),后返回楚国,仍居江夏;《湖南黄氏世谱》则认为春申君仍居故黄国地,并说:"盖黄人楚后,其宗族未尝他徙也。"我们认为此话虽不全面准确,但说黄歇是光州黄故国人是对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说黄歇是楚国人,未指明楚国何地。史称黄歇徙封江东,而故宅乃在黄,《广舆记》记载:"黄歇宅即光州治",清代于此设立春申镇。由此可见黄歇是那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代。
6、出生韩国说
不久前,览《长江日报》,在人文地理“关注”版读到《缘何“天下黄姓出江夏”》一文(见2008年10月14日《长江日报》),才知道战国晚期名闻天下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竟可能葬在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黄鹤庄,墓地有《歇公生平简介》碑,因为读之可以了解春申君黄歇的简历。碑文曰:“歇公字光明,号啸天(公元前三一四—二三八年),战国末期人,出生在新罗(韩国)。公元前二九八年自新罗徙居湖广江夏。曾游学于晋而未仕,继仕于楚,顷襄王拜为太傅。公元前二八九年冬,秦昭襄王令白起联韩魏伐楚,以公有辩才,使说秦王,以强秦伐楚之兵解弱楚之危,受约而归,楚赖以安。公元前二七二年,楚王乃使公随侍太子完质于秦,留十年,设计使逃归。公元前二六三年,顷襄王崩,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以公为丞相,赐淮北地十二县,封春申君,史称“天下四贤君”,公被尊为四门长者,自此声振诸侯。公元前二四七年,又请封于江东,以吴故墟筑苏州为黄堂。公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富可敌国。史称公娶李氏,继取姬氏、郑氏,共生有十三子一女。公殁世后,奉敕葬于湖广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墓前翁仲屹立,松柏长青。”以上碑文本为繁体字,在下不揣浅陋,为之简化,并断句。
《简介》称黄歇“出生在新罗(韩国)”。
那么,春申军黄歇到底出生在何处?河南潢川(过去就叫做“春申镇”)的农民工作家余味先生,以打工为生计,以寻访春申遗迹为目的,扛者锯子斧子,先后从潢川到江夏,从江夏到湖州,从湖州到苏州,从苏州到无锡,从无锡到太仓,从太仓到寿春,历时二十年,行程数千里,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最终完成了《春申君黄歇》一书,其中列出了详细的“黄歇年表”,属于研究春申君绅士的最新成果,摘录部分如下:
……
站长注:原文后面是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