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宗亲网>艺文

 

作品名目(整理中)

 

“★”表示有电子书

其他宗亲有黄氏文集者,欢迎提供本站,便于传播给需要资料的宗亲!

 

黄代昌

主要著作有:

  黄代昌作品集

黄石公

,齐国人(今山东淄博)。据宋人罗沁《四皓辩》史记,黄公石,又名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避秦时苟政暴虐,曾隐居湖北谷城黄石山,世称黄石公,后又在太湖夏黄修道,故曰夏黄公,简称“黄公”。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

  主要著作有:

  ★《素书》明刊本

  ☆《三略》

黃 穎

  主要著作有:

  ☆《易注》一卷

黄庭坚

(1045-1105)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其填词不如写诗谨严有力,今存词约180余首,有风花雪夜、伤别艳情之作近柳永,也有疏宕洒脱、豪迈清壮之词似苏轼。黄庭坚工书法,兼擅行、草,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所著《豫章先生文集》30卷,《四部丛刊》本,诗文兼收;《山谷全集》39卷,《四部备要》本,只收诗赋;自选诗文集《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篇》等。墨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等。江西修水有黄庭坚墓。

  主要著作有:

  ★《山谷老人刀筆二十卷》元刻本

  ★《黄山谷诗集》柳田文库本,思轩藏书之印

黄伯思

(1079-1118)北宋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元符进士。历通知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后为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累迁秘书郎。以古文字名家,能辨秦汉前彝器款识,曾奉诏集古器考定真伪。又纠正王著所辑续正法帖,著《法帖刊误》。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

  主要著作有:

  ★《东观余论》上海图书馆所藏的宋宋嘉定三年刻本,上面钤有“王履吉印”,是明代大书法家王宠的旧藏。

黄 幹

(1152-1221)南宋理学家,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少受业于朱熹,深受器重,朱熹以次女许配黄幹为妻。历监台州酒务,知新淦县、通判安丰军、知汉阳军等。吏治廉明,曾陈说抗金保民大计,知安庆府时,倡导百姓修筑坚城以御金兵入侵。后讲《易经》于白鹿洞书院。复召入,为大理丞。时边备废弛,忌者恐其直言边事,排挤致使归里,遂授徒著书以终。晚年倾心著述,讲求学术。卒后赠朝奉郎,谥文肃。极为朱熹赏识,熹临终前亲以手稿付之。为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配享庙祀。黄幹一生著述颇丰,可考的专著有《五经讲义》,《四书纪闻》,《诲鉴衙》等。编著的《朱子行状》以“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最高度评价了一代理学大师朱熹的德行。

  主要著作有:

  ★《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元刻延祐二年重修本

黄超然

(1236-1296),字立道,号寿云,柔川人。幼年师从学者蔡梦说,研探古籍精奥。后与车若水师从经学家王柏,学“性理”、研《周易》,著《周易通义》20卷。

  主要著作有:

  ★《周易通义》元至顺庚午版

黄 溍

(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延佑二年(1315)进士。授宁海县丞,整顿盐政,除暴安良,政绩颇著。六年,升诸暨州判官,察知当地官吏串通奸人以伪钞诈骗民财,邻县亦受其害,溍予以惩治,官吏除名,同谋者皆杖遣。至顺二年(1331),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转任国子博士,其弟子业成皆有名于世。至正元年(1341),出为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两年后,因母老辞归侍亲。六年,起用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修《宋史》、《辽史》、《金史》。继升侍讲学士,进阶中奉大夫。十年夏,辞官南归,优游田里间。居官清白,任职州县时月俸不足自给,常变卖家产补贴。及入朝,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人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三尺,纤尘勿污”。所学博极天下之书,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旁征曲引,多先儒所未发。文辞布置严谨,援据精切。著作有《文集》、《日损斋稿》、《义乌县志》。书法俊逸,自成一家,有《兔颖帖》、《跋兰亭图》存世。卒后,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金涓、王袆、宋濂、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主要著作有:

  ★《金华黄先生文集》元刻本

  ★《黄溍文集》民国胡氏梦选廔本

  ☆《日损斋稿》

  ☆《义乌县志》

  ☆《兔颖帖》

  ☆《跋兰亭图》

黄 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祭酒,累擢少詹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弃官归隐粤州之麓,于是“始玩悟参伍,凡十有五载,而后成”此《乐典》。《乐典》是黄佐一生中一部力作,其中于乐的起源、乐义、乐律、乐物等一一探究,成为我国谈乐必参之书。黄佐学宗程朱,为学重博崇约,另著有《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及《泰泉集》等。

  主要著作有:
  ★《乐典》三十六卷,明嘉靖刻本

黄姬水

(1509-1574),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长洲(江苏吴县)人。黄省曾之子。幼聪慧,早年曾侍奉文征明,书法学祝允明,又力学于虞世南、王宠二家。著有《贫士传》、《白下集》、《高素斋集》等。
  主要著作有:
  ★《含玄子》

黄省曾

,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代中期。农学、地学。黄省曾幼年时喜欢古代散文和辞赋,对词书《尔雅》颇有研究。明嘉靖辛卯(1531)参加乡试,名列榜首,中举人。后因进士不第,便放弃了科举之路,转攻古代诗词和绘画。当时南都参赞乔白岩坐镇金陵(今南京)。他聘请黄省曾前往纂写《游诸山记》一书。黄省曾一日游览,一日著撰。后来黄省曾又转学于会稽王文成(阳明)的门下,著有《会稽问道录》。最后关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
  黄省曾是个诗人,但却“好谭经济”。黄省曾的故里吴县是经济发达的渔米之乡,也是主要的蚕桑生产中心。发达的农业孕育着发达的农学,相传越国大夫范蠡(陶朱公)曾著有《养鱼法》一书,历来被视为渔业的经典;唐代陆龟蒙对当时江东一带的耕作农具、耕作技术、捕鱼工具和捕鱼方法均作过总结;宋代陈旉撰著的《农书》。则对江南的稻作技术和蚕桑生产技术作了完整的阐述。明代江地地区的农业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有了新的发展。明初,为了加强明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促进海外贸易,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派郑和等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收集了大量海外诸国的地理资料,为后来黄省曾从事地学写作奠定了基础。
  明中叶以后,丝织业的发展,促进了蚕桑等生产的发展;人口,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也促进了粮食(如水稻、芋艿等)和渔业等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和有闲阶级重返自然的精神需求,又促进了花卉种植的发展。农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农学的全面发展。黄省曾则是一个在农学的许多方面均有建树的人。
  黄省曾的农学著作主要有:《稻品》(又称《理生玉镜稻品》)一卷、《蚕经》(又称《养蚕经》)一卷、《种鱼经》(又称《养鱼经》、《鱼经》)一卷、《艺菊书》(又称《艺菊谱》)一卷。此四书合称为《农圃四书》。此外,还有《芋经》(又称《种芋法》)一卷、《兽经》一卷。地学著作则有《西洋朝贡典录》三卷。

  《稻品》是一本水稻品种志。此书的写作与《姑苏志》的编纂有关。先是弘治年间(1488—1505)吴宽、张习、都穆等人发起纂修《姑苏志》,因未告完成,仅存遗稿。后来王鏊、杜启、祝允明、蔡羽、文征明等人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完成了这部方志的写作。黄省曾的《稻品》则是在《姑苏志》“土产”部分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而成。它是一部脱胎于方志,而又独立于方志的水稻品种专志。《稻品》先对稻(稌、稬)、糯(秫)、秔(粳)、秈等概念作了解释,然后列举了34个水稻品种的性状、播种期、成熟期、经济价值以及别名等等。作为《姑苏志》的补充,《稻品》所载品种自然是以苏州地方品种为主,但书中还记载了周围其他地方的一些品种,其中毗陵(今江苏常州)3个、太平(今安徽当涂)6个、闽2个、松江(今上海松江)8个、四明(今浙江宁波)3个、湖州5个。这些品种大多在苏州一带也有种植,只不过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名称而已,《稻品》也一一加以记录。如师姑秔,四明谓之矮白;早白稻松江谓之小白,四明谓之红白;晚白又谓芦花白,松江谓之大白;胭脂糯,太平谓之朱砂糯;赶陈糯,太平谓之雀不觉,亦谓之秈糯;芦黄糯,湖州谓之泥里变、瞒官糯,松江谓之冷粒糯。《稻品》记载水稻品种性状时注意到籽粒、质地、外形、稃芒、株秆,抗逆性、产量、品质等因子。还记载了每个品种的播种和成熟月份。据统计,成熟期在10月的有2个,9月有9个,8月有5个,7月有4个,6月有3个。生育期在150天左右的有5个。120天左右的9个,100天左右,80天左右、60天左右的各1个,90天左右的3个。可以看出《稻品》中的所不同。
  宋元时的农书,如《陈旉农书》、《农桑辑要》、《王帧农书》、《农桑撮要》等都记载了丰富的种桑养蚕技术。《蚕经》的部分内容即引自这些农书,但这些书都不是蚕桑专书。《蚕经》之后有关蚕桑的专著很多,据统计达180种,而其中又以江南为盛。虽然《蚕经》所载养蚕技术与其前后有关农书相比较,并没有特别的贡献。然而,江南地区写作蚕桑专书则是从《蚕经》开始的。

  《芋经》是一本关于种芋的专著,包括“名”、“食忌”、“艺法”、“事”等4章,大部分是汇录古书中有关芋的记载。如“名”一章就引用了《说文》、《广雅》、《广志》、《唐本书》等书中有关芋名及其种类的记载。“食忌”一章,则是有关食芋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止野芋中毒。“事”一章,引述了食芋救饥的一些历史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艺法”一章,除汇录了《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崔寔》、《家政法》、《务本新书》、《物类相感志》等书的种芋法以外,还叙述了当时种芋的方法,主要包括选种藏种、整地育秧、绒种塘土等。这些方法多有发明,如为了防止芋种冻害,提出了窖藏越冬法;又如塘土,即在芋棵行间挖土壅在芋根上,使根上土壤保护疏松,以便结出圆而大的芋头。芋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许多农书中虽有关于芋的文字,但黄省曾的《芋经》是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种芋专书。
  《鱼经》是一部关于养鱼的专书。全书共分3个部分,“一之种”介绍了几种鱼类的繁殖方法。这几种鱼是鲤鱼、鳟鱼、(鱼军)鱼、草鱼(鲩鱼)、白鲢、鲻鱼等。繁殖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产卵孵化和取苗(秧)池养。使用的饲料有鸡、鸭蛋黄,或大麦之麩,或炒大豆之末。值得注意的是对鲻鱼的养殖,鲻鱼本是一种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界处。长江口的松江人在潮泥地上开挖池子。待春季涨潮的时候,捕捉一寸来长的鲻鱼鱼秧,放入池中进行人工养殖,至秋季鲻鱼就有一尺长左右。这是海鱼淡水养殖的最早记载,标志看中国海产养殖的发达。“二之法”介绍了养鱼的方法,着重于在凿池和喂食两个方面。黄省曾认为,凿鱼池必须要有两个,这样做的好处有3点,可以畜水,卖的时候可以去大而存小,还可以解泛。鱼池不可以沤麻,不可以投放碱水、石灰,还要避免鸽粪,不宜太深,深则水寒而鱼难长,但池之正北,应挖得特别深,以便鱼儿集中,三面有阳光则鱼易长。池中应设置洲岛,让鱼环绕运转,使鱼生长迅速。池旁种芭蕉,芭蕉上的露水可以解泛;种楝树,楝子落入池中可以喂鱼;搭上葡葡架,可以免除鸟粪;池岸四周种上芙蓉,可以避免水獭。鱼的食物有蟋蟀、嫩芽、秆子、鸡、鸭蛋黄,不可用水草。喂鱼要一日两次,定时定量,鱼小时喂草必须细嫩、冬季可以不喂。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三之江海诸品”介绍了江河湖海中19种主要的鱼类,且多属鱼中珍品,有鲟、鳇、鲈(松江四鳃)、鳓、鲳、石首、白鱼、鳊(鲂鱼)、银鱼、鲥鱼、鲙、鮆(刀鱼)、(鱼告)子、鳜、鲫(鲋鱼)、虾虎、土附之鱼,鲿鱼、针口之鱼、河豚(斑鱼)。其中有些本属同一种类,如鳓鱼即鲙鱼,鲿鱼也属石首鱼类之一种。中国较早的《陶朱公养鱼法》和《昭明子钓种生鱼鳖》等书都已失传,或仅存辑本,后世所谓渔书又多记海错或鱼品,间或记有捕鱼之法,但对于养鱼之法则很少记载。只有《鱼经》是一本集养鱼和鱼品为一体的渔书,故为一本较为难得的养鱼专书。
  《艺菊书》是一部种菊专书。全书包括贮土、留种、分秧、登盆、理缉、护养等六目。本书着重于种艺之法,与以记载花品为主的宋代菊谱不同,其价值也就在于此。
  《西洋朝贡典录》是一本记载西洋地理的著作。全书分上、中、下3卷,始自占城,终于天方,记载了西洋23个国家和地区的方域、山川、道里、土风、物产、朝贡等情况。每国(或地区)后面都附有“论”。黄省曾写作此书的动机是出于历史的责任感。明代随着国力的增强,自郑和下西洋后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联系。黄省曾认为,如果不加以记述,这些事将湮没无闻。因此,便搜集了一些随郑和下西洋的随员的著作,如《星槎胜览》、《瀛涯胜览》、《针位》等书,按照典要的体例,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走访前辈父老,核查文献书籍,前后7次修改,于明正德庚辰(1520)前后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西洋朝贡典录》是研究明初远洋交通的重要资料,书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针位的记载,针位又称为针路。明代以后,为了适应航海的需要,对于各地路程远近、方向、海上的风云气候、海流、潮汐涨退、各地方的沙线水道、礁岩隐现、停泊处所的水的深浅以及海底情况都要熟悉,这样就出现了不少相当于现代航海指南一类的书,总名为针经。据明张燮《东西洋考》称“舶人归有航海针经”。黄省曾书中所载针位,取材于《针位》一书,此书已失传。据考证很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时舟师用所用的,或其后整理出来的“针薄”。《西洋朝黄典录》部分地保留了《针位》中有关肮路的记载,是研究明初远洋交通十分重要的资科。
  《西洋朝员典录》可以考证明的一些海外外地名,并纠正过去记载的错误。《西洋朝贡典录》还可以用来校正今本《藏涯》、《星槎》书中不少的文字础误和脱文。因为《典录》所据的《瀛涯》和《星槎》版本较早,与现今通行本稍有出入,三书互校可以发现各自的一些错误。然而,《典录》所采用的多是第二或第三手资料,作者对海外地理并不熟悉。显然入求严谨,比难免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错误。
  《典录》作为一本关于海外各国风土的书,在当时并不多见。就是掌管全国图书的秘书省也没有这类藏书,掌管外事工作的礼部也不过有些朝廷聘书、名册、礼品之类。因此,《典录》间世以后,很快受到人们的注意。黄省曾的同乡,《姑苏志》的作者王整,对此就有过很高的评价;黄省曾的同乡友人、书法家祝允明曾为《典录》作过“叙”,对此书的内容及写作力法,以及黄省曾的成就,均作了高度评价。

  《兽经》搜集了古代辞书、冲活传说、博物志、史书等文献中有关动物的名称、掌故等项内容,并涉及到动物的分类、生态习性、役用价值、肉用价值等方面,是一本古代的动物学书籍。
  除农学和地学以外,黄省曾在医学和生物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曾得到过李空间的医学全集,还为托名汉化高阳人许负的“相法十六篇”作序,表明他对马的外形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他还写过《兽经》1卷,搜集了古代辞书、冲活传说、博物志、史书等文献中有关动物的名称、掌故等项内容,并涉及到动物的分类、生态习性、役用价值、肉用价值等方面,是一本古代的动物学书籍。
  总之。黄省曾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特点之一是对“名”学的重视,强调“名”和“品”,这与他从小精通《尔雅》是分不开的。

  主要著作有:
  ☆《兽经》一卷,明万历刊本

  ☆《稻品》,又称《理生玉镜稻品》,一卷

  ☆《蚕经》,又称《养蚕经》,一卷

  ☆《种鱼经》,又称《养鱼经》

  ☆《鱼经》一卷

  ☆《艺菊书》,又称《艺菊谱》,一卷

  ☆《芋经》,又称《种芋法》,一卷

  ☆《西洋朝贡典录》三卷

黄 畿

,字宗大,香山人,黄佐父也。是书有佐附记曰:《皇极经世》,未有全书,先君得诸道藏,手自录之。今《性理》所载乃蔡西山《指要》,非其全也。祝泌氏钤以泰为元,六十四卦皆用四爻,与邵子异矣,廖应淮《元元集》从之。惟朱隐老始宗本旨为之说,然未尽也。先君自成化乙巳隐居粤洲草堂,始悟气以六变,体以四分,用九则三十六宫,用六则二十四闰,声音律吕,圆唱方和,而后乾坤坎离用焉,天地万物之理贯於一矣。又称凡所注释有未备者,佐附以肤见,则推步也。年月日时分杪昼夜进退积成一元消长,则命算工补其阙焉。然则是书佐所续成也。又称畿有自序,此本无之,殆传写佚脱矣。
  主要著作有:
  ★《皇极经世书传》河南巡抚采进本

黄天全

,莆田人,字全之,明嘉靖中布衣。与汪道昆、王世贞交好,尝客戚南塘幕中。诗宗汉魏,后入木兰吟社,始稍为近体,有《黄山人诗集》。

  主要著作有:
  ★《九鲤湖志》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黄慎仲

明海阳

  主要著作有:
  ★《秘传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初版于明崇祯年间,台湾明道堂1960年版

黄德水

,字清甫,明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主要著作有:
  《唐诗纪》万历十三刻本,此书专录初、盛唐诗人诗,凡一百七十卷,其中初唐十二卷,其余全为盛唐。书前有汪道昆、李维桢、方沆等人写的序文各一篇,汪序全是恭维话,李序主要谈了唐诗各体兴盛起落和渊源发展的情况,方序则谈了为何专录初、盛唐诗的原因。

黄凤池

主要著作有:

  ★《唐觧元倣古今画譜》

  ★《唐詩七言画譜》

黄汝亨

  主要著作有:
  ★《廉吏传》十四卷,明万历刻本

黄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

  主要著作有:

  ★《宋元学案》道光26年何绍基重刊本

  ★《易学象数论》

  ★《授时历故》清道光刻本
  ☆《南雷文定》
  ☆《南雷诗历》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今水经》光绪六年会稽章氏刊本

黄叔琳

(1674—1756)字昆圃,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幼即通四书五经。後从学饶仲如,研穷性理之奥,又从吴述庵,究经世学。年二十,以康熙辛未(1691)第二名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丁父忧,服除,起原官,迁鸿胪寺少卿。五迁刑部侍郎,雍正元年(1723),调吏部,旋授浙江巡抚,剪除巨恶,辨释寃狱,灾伤则账之,贪墨则黜之,尤以荐贤为重。雍正三年(1725),奉旨赴海塘效力。乾隆元年(1736),授山东按察使,以兴贤育才为己任:次年,迁布政使;三年(1738),著成《文心雕龙辑注》;四年(1379),丁母忧,服除,授詹事。以在山东误揭属吏讳盗,夺官。乾隆十六年(1751),重遇登第岁,命给侍郎衔。二十一年(1756)卒,享年83岁。

  黄叔琳学识渊博,才力丰赡,其著述,涉猎经史子集。经学著作有:《砚北易钞》12卷(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九易类存目三有著录),阐发河洛之精蕴,《周礼节训》六卷,《夏小正注》一卷和《诗经统说》,史学著作有:《史通训故补》二十卷,《黄昆圃年谱》一卷;子部著作有属於“杂家类”的《砚北杂录》(无卷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昆虫草木,几经史所载,旁及稗官小说,据其所见,各为采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四十三杂家类存目十有著录),属於”小说家类”的《砚北丛录》(无卷数),为黄氏巡抚浙江时所作,杂采唐宋元明及清代说部,亦盖以耳目所闻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有著录),集部著作有:《文心雕龙辑注》十卷,(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四十八诗文评类一有著录;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诗文评类录有全文)。
  黄氏平生雅好《文心雕龙》,称此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包罗群籍,多所折衷,於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见《文心雕龙辑注》自序)然《文心雕龙》问世後,久有文字误脱、衍入之病,所谓“句字相沿既久,别风淮雨,往往有之”(同上)。时至明代,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校定《文心雕龙》原文的工作,如王惟俭《文心雕龙训诂》、梅庆生《文心雕龙音注》等。黄叔琳看到前人的校注“中间脱讹,故自不乏,似犹未得为完善之本”,於是”偶以暇日,承(梅)子庚之绵蕞,旁稽博考,益以友朋见闻,兼用众本比对,正其字句”(同上),校订原文,细加注释及若干评语,於乾隆三年(1738)九月,著成《文心雕龙辑注》,原刻为乾隆六年养素堂本。卷首有黄氏自序、南史刘勰传、例言、元校姓氏及目录;卷末有姚培谦跋。注附当篇後,眉端有黄氏评语。黄氏辑注,刊误正讹,徵事数典,皆优於明代王氏《训诂》、梅氏《音注》远甚,为清中叶以来最通行之本。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纪昀对黄叔琳辑注本加了评语。道光十三年(1833),两广总督卢坤将黄注纪评本以朱墨套印刊行。近代李详,今人范文澜、杨明照校注;《文心》,皆以黄叔琳辑注本为底本。

  主要著作有:
  ☆《文心雕龙注》商务印书馆,1935年

黄元御

(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著名医家。黄氏“少负奇才,聪明过人”,“甫成童为诸生”,弱冠之年,即“博极群书,尤邃于《易》,诸子百家,靡不精熟”,“世推为国器”。然于“监壮之年,偶患目疾,误药粗工,左目失明”,只好改变志向,而专致于岐黄之术。黄氏医德高尚,立志“不能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黄氏医术精湛,乾隆帝御赐“妙悟岐黄”匾额,悬太医院门首。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

  主要著作有:
  ★《四圣心源》

黃丕烈

(1763——1825),字紹武,又字蕘圃、蕘翁等,號有抱守老人、蕘圃主人、士禮居主人等。其室名有百宋一廛、學耕堂、縣橋小隱、學圃堂等。黃丕烈不但是著名的藏書家、目錄學家、版本學家、校勘學家,而且還是有名的出版家。刻印的《周禮》、《國語》、《戰國策》、《輿地廣記》、《論語音義》、《孟子音義》《百宋一廛賦》等書皆精,版式一般皆從宋版,並附撰《札記》或《校錄》,故所刻之書,在學術研究上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他的《札記》、《校錄》的學術價值尤高。錢大昕、段玉裁等稱其所刻書“可矯近世輕改古書之弊”。丕烈所刻之書收入《士禮居叢書》。《士禮居叢書》已為清代之善本,皆為精校精刻書。而阮元更有言:“今宋本無黃氏鑒藏印者,終若缺然可疑。”
  主要著作有:
  ☆《士礼居丛书》上海博古斋景印士礼居本

黄式三

(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双桥镇(原紫微乡)人,晚清著名学者。幼年读书成癖,父病数年,衣食盥洗,必亲自服侍。道光十四年(1834)赴乡试,母突病去世,驰归恸绝,发誓不再应考。终生治学,博览经史诸子百家,斟酌今古,不拘门户之见。30岁后精研《论语》,40岁后考究历代典章制度。50岁后专治《尚书》、《春秋》,60岁后喜读《易经》,暮年更爱言礼,以“礼可以怡情,可以淑性,可以定命”。所著《复礼说》、《崇礼说》、《约礼说》,皆朴实无华。又撰《论语后案》20卷、《诗丛书》1卷、《诗序说通》2卷、《诗传笺考》2卷、《春秋释》2卷、《周季编略》9卷、《儆居集经说》4卷、《书启蒙》4卷、《黄氏熟课》3卷、《古体诗》1卷。梁启超谓有清一代经学,唯式三一人而已。道光二十年英军侵占定海,式三迁居镇海县海宴乡黄家桥,仿韩愈作《五箴》,讽谕当局,警惕外国侵略野心。同治元年(1862)十月病卒。《清史稿》有传。其现存著作13种,近100万字。《论语后案》为其代表作之一,在晚清、民国期间影响甚广,李慈铭、章太炎、梁启超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该书先考释字形、字音,再具列何晏《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释》,最后附以阐述己意的《后案》,体例明晰;引证时不专主汉宋,择善而从,考证详备。其中对陆王心学批判甚多,强调“理”即“礼”,天理即在社会规范中,在学问之中也有深切的社会关怀。

  主要著作有:
  ★《论语后案》二十卷,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本,聚珍堂刻本

黄燮清

(1805—1864),字韵甫,号韵珊,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以实录馆誊抄录用湖北候补知县,因病而未上任,在家修筑园林倚晴楼,栽花吟诗。1861年,太平军陈炳文部攻克海盐,黄西走湖北,任宜都县令,后调任松滋县令,不久病逝。黄燮清工诗、词、戏曲,有多种著作传世。有《倚晴楼诗集》12卷,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其中《倚晴楼诗余》200余首。他还选编《续词综》24卷,收录清代乾、嘉至咸丰年间的词。朱彝尊的《词综》收晚唐至元代词,王昶的《明词综》、《国朝词综》选明代及清代初期至嘉庆初的词,《续词综》正好与之衔接,后又有丁绍仪编《国朝词综补》续接,从而构成了“词综”系列的历代词选,为保存、浏览、研究词提供了便利。
  主要著作有:
  ★《倚晴楼诗余》同治六年刻本,全4卷

黄 奭

(1809-1853),清代辑佚家,字右原,原名黄锡麟,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出身于扬州盐商之家,家宅为扬州的个园,少年时代在扬州安定书院读书时,其才华受到两淮盐运使曾燠的赏识,因而被介绍给著名学者江藩,专门研究经学,黄奭将一生精力都献给了古书辑佚事业,他辑佚的丛书名为《黄氏逸书考》,又名 《汉学堂丛书》,其收录古籍近三百种。《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有传。

  主要著作有:

  ★《遁甲开山图》一卷,清知足斋刻本

  ☆《黃氏逸書考》

黄炳垕

,字蔚廷,号蔚亭,行二,嘉庆丁丑年(1817年)七月二十七日吉时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学廪生,本科正取优贡,肆业诂经精舍,民籍,著有《测地志要》四卷,《方平仪象》一卷,《诵芬诗畧》三卷,已梓;《交食捷算》、《五纬捷算》、《文孝公年谱》等书待梓。

  主要著作有:

  ★《黄梨洲先生年譜》3卷,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黄遵憲

(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生于广东嘉应州。

  主要著作有:
  ★《日本國志》清光緒24年(1898)刊(浙江書局)

黄景仁

  主要著作有:
  ★《两当轩全集》扫叶山房民国二十三年刊本

黄超曾

晚清·上海崇明

  主要著作有:
  ★《岱游集》一卷,宣统元年刊本,日本汉诗集
  ★《同文集》一卷,宣统元年刊本,日本汉诗集

黄士龙

,岐山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举人,康熙时倡议建花县的代表人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向李士桢呈《建县条议》,十二月撰《抚军李大中丞平定花山碑记》,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又撰《制府吴大司马请旨设营靖寇安民记》,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率南海、番禺、花县各举人监生生员里民勒石《抚军李大中丞靖寇安民碑》。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初十日花县绅矜里民人联名将黄士龙置主送入乡贤祠

  主要著作有:
  ★《花县志》康熙丁卯重修

黄凯钧

,清代名医,字南薰,号退庵,嘉善人。著有《友渔斋集》,后整理为《友渔斋医话》一书。

  主要著作有:
  ★《遣睡杂言》八卷,嘉庆刻本
  ☆《友渔斋医话》
  ☆《友渔斋诗集》

黄 裳

,字元吉,江西丰城人。清末道教内丹学家,其生平事迹不详。曾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云游至四川自流井﹙今属自贡﹚地区,为当地好道之士所挽留,设乐育堂讲授内丹诀法,十余年后解馆离去,不知所终。
  主要著作有:

  ☆《道门语要》
  ☆《乐育堂语录》
  ☆《道德经注释》(又名《道德经讲义》)

黄以周

(1828-1899)字元同,清浙江定海人。四岁丧母。少承家学,与从兄作经课,互相质问。同治九年(1870)举人。大挑教职,历任遂冒、海盐、于潜、分水训导,补处州府教授。生平以明经传道为己任。认为三代以下经学,汉代郑玄、宋代朱熹为最。而汉学与宋学为流弊,悖离圣经,并于郑玄、朱熹不合,又何论孔孟?清代顾炎武倡导讲学之风,提倡“经学即是理学”,乃格守顾训,以追求孔门“博文约礼”。其研经索义,积十昼夜,而知孟子“夏五十、殷七十、周百亩”之异,异在步尺,不在井疆。自谓足破二千年之疑难。如考释报祀立庙之典,明堂封禅之制,学校选举之制,皆务在求通以告。积十九年之功著《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古代礼制、学校、封国、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论者谓其博学详说,去非求是,足以窥见古代制礼之深意。又以孟子学孔子,由博反约,但未尝见孔子,其间由子思综七十子之前闻,承孔子以启孟子,遂著《子思子集解》,述孟子学孔子之师承,以子思为枢轴。认为子思所述孔夫子之教,是深信博文约礼之经学,为行义之正轨。认为经有训诂,所以名经而达道。乃仿阮元《性命古训》,著《经训比义》三卷,论者谓陈北溪《字义》墨守师说,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专难宋儒,是书详引诺经各注,异于陈、戴,自立一帜,有益后学,生平辨虚无,辨绝欲,以执一端立宗旨为贼道,力主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户。还著有《读书小识》、《军礼司马法考证》、《集注》、《皇帝内经》、《儆季杂著》等。
  主要著作有:
  ☆《礼书通故》

黄景仁

,字仲则,是清代乾隆年著名诗人。严迪昌先生《清词史》对黄的词评价很高:“黄景仁的词虽不如诗成就高,然而嘉禾秀出,新警不凡,清奇桀骜,不落恒径!”

  主要著作有:

  ★《黄仲则诗词》金民天辑,光华书局,1933年。在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先生年谱》及黄逸之《黄仲则年谱》的基础上,本书采用了众多第一手资料,对黄景仁《两当轩集》中大部分作品作了准确的系年,厘清了黄景仁的世系,较清晰地勾勒出黄景仁的一生,对黄景仁的生平事迹有多处重要订正和发现,并且梳理出黄仲则多位师友的生平资料,为坊间某些工具书作了补正。全书思理清晰,逻辑严谨,材料翔实,为研究黄仲则及清代文学必备的参考书。

黄沛翘

,字寿菩,湖南长沙善化县人氏。有经世之才,留心时务。同乡学者黄锡焘在此书序中称他“早岁从戎,官蜀最久”。光绪初年,黄沛翘官至道员,是四川总督丁宝桢处理西藏问题的智囊人物,著有《西藏图考》。对黄沛翘《西藏图考》的价值,结合时人较为允当的评论,笔者认为有两大特点:笔者细读《西藏图考》, 发现此书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古今有关西藏的地形地貌、山川河道、交通道路加以融会贯通,择善而从,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藏区地理志。当时,黄沛翘的同乡学者黄锡焘已称其书“旁搜博采”,“于古今沿革、山川险易、道里远近,条分缕析,了如指掌。若有事于西藏,此为(指)南针”。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吸取了诸多西藏地图的优点,博采众说,又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绘制出前所未有的西藏全图。顾复初认为: “寿菩观察久绾军事,留心边务,乃博采众说,规方计里,绘为诸图;又搜罗艺文、土风谣俗,莫不毕成。” 此书一问世,即成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的重要参考文献。
  主要著作有:
  ★《西藏图考》八卷,光绪甲午申荣堂本

黄家驹

,号冠北,南城县人。由优贡生官内阁中书、湖北候补道。幼时随父亲黄守训宦游至京师,乃父尝以抽谦持己、仁厚待人相勉,对其日后影响极大,处世任官,皆与人无忤。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进入江西,黄家驹奉中丞耆龄之命,办理建昌府善后事宜,抚揖流亡,支付官军粮饷。次年,以抵御太平军攻城有功,以道员用,加运使衔花翎。不久,又以参与攻打太平军据守的金陵城,获三品封典。此后,他被曾国藩委任至湖北督销局。在任上禁革陋规,疏通纲引,兼办楚军、霆军协镶,而积劳成疾,回乡不久便病逝,享年仅四十五岁。
  黄家驹对家乡的山水,尤其是对家乡的麻姑山,有着炽热的爱。在他的眼里,“江右名山,匡庐而外,则为吾郡之麻姑”。但是,“匡庐俯瞰浔阳,襟带彭蠡,舟车上下,一凭眺间,而烟岚胜境,历历如绘,后人之不必读庐山志而始知庐山为名胜也,独吾郡之麻姑,盘礴数百里,界在豫章东部,郡城非冠盖之冲,四方君子或不能胪举其胜,其中仙灵之窟宅,奇境之奥安,百千年束琳官梵刹之兴造,名公钜卿之题咏,前之人生于兹土,罗列搜集,萃为一编,然后麻姑胜迹著于天壤,乃得与匡庐并称,岂非兹山之幸也哉”!(《重刊麻姑山志》卷首)此言虽不免夸张,庐山亦并非毋需有志,东晋以后,就有《庐山纪略》、《庐山记》、《庐山录》、《庐山纪事》、《庐山志》等十余种庐山志问世,不过黄氏却也道出了编修麻姑山志的重要性。其著作《麻姑山志》于清同治5年(1866)汉举督销局出版。
  主要著作有:
  ★《麻姑山志》十二卷,清同治五年黄氏洞书屋重刊本

黄图昌


  主要著作有:
  ★《重修静乐县志》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黄 坚

主要著作有:
  ★《魁本大字汉籍笺解古文真宝前集》大谷津逮堂版

  ★《魁本大字諸儒箋解古文真宝後集》文化15年秋田屋版

黄季刚

(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主要著作有: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手抄本

  ★《集韵声类表》民国二十五年开民书店本

  ☆《黄季刚先生遗嘱专号》(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

  ☆《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

  ☆《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

  ☆《日知录校记》(中央大学出版组1933)

  ☆《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

  ☆《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

  ☆《声韵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册)

  ☆《黄季刚先生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册)

黄 浚

,字秋岳,福建侯官人。自幼随外祖父读书,4岁识字,7岁能诗,9岁可作擘窠大字,有“神童”之誉。
  1902年,年仅18岁的黄浚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译学馆。因其年少聪慧,颇为陈宝琛、严复、林纾等福建同乡父执所赏识。其后,他又以才名受知于梁启超,并与樊增祥、傅增湘等人过从甚密。广泛的社会关系,加之其喜好交结、攀附名流,使他有缘与闻前清的政坛掌故,并从前人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中收集到不少秘藏珍迹。
  《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辑事423则,45万言,是黄浚多年的心血结晶,曾经在《中央时事周报》杂志上连载。该书大多记述鸦片战争以来晚清70年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洋务运动、清文字末新政、洪宪称帝、张勋复辟、以及辛亥革命等。黄浚以其广博的文史知识,悉心搜集的名人书札、大臣奏稿、宫廷邸报、佚文诗帖等第一手资料,相继缀写成篇。其所记无论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重大事件,抑或是对于时政轶闻、儒林风尚、社会世相、人际纠葛的叙述,皆材料详实、论述完备,“实称上品”。其议论时政,臧否人物的篇什,堪为“援引广博,论断精确”。
  黄浚生前系国民政府行政院简任高级机要秘书。1937年8月26日,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他是抗战初期首批被处决的大汉奸。黄浚的罪行,是在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初,向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泄露国民党军方关于在江阴封锁长江航道的命令,致使长江中上游南京、汉口、重庆等地驻防租界的3000多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70多艘舰船,以及3万人左右的侨民,在中国海军实施“封江”前仓遑逃逸,从而使这一可能改变战局进程的重大措施归于失败。
  1937年7月27日,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奉命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报告,要求有关各部队采取配合行动,实施在长江江阴段沉船以封锁航道的计划时,担任行政院会议记录的黄浚获悉这一绝密情报,当晚即将此事透露给日方。此事暴露后,蒋介石严令彻查。黄浚东窗事发,被处以极刑,同时被处决的还有其长子、在外交部任职的黄晟及同党十余人。
  “7·7”事变发生10周年之际,已经双目失明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偶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想起已在十年前便因汉奸罪被处死的该书作者黄浚,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曰:
  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旸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
  诗毕,意犹未竟,先生复题短跋于其后:“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主要著作有:
  ★《花随人圣庵摭忆》原刊处《中央时事周报》(1934-1937)

黄涵林

主要著作有:
  ★《古今楹联名作选粹》广益书局1929年

黄元直

主要著作有:
  ★《元江志稿》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黄云眉

主要著作有:
  ☆《古今伪书考补正》民国21年8月初版

黄逸之

民国

  主要著作有:
  ☆《黄仲则年谱》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

黄逸义

  主要著作有:
  ☆《珠算习题大成》民国27年版,商学研究社出版

黄培英

  主要著作有:
  ☆《培英丝毛线编结法》培英编结传习所出版,民国25年精装,黄炎培题词

黄宾虹

,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1887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1937年由上海迁居北平,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返杭州,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聘为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因病未赴)。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主要著作有:

  ☆《黄山画家源流考》

  ☆《虹庐画谈》

  ☆《古画微》

  ☆《画学编》

  ☆《金石书画编》

  ☆《画法要旨》

  ☆《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藏古玺印》

黄仁宇

(1918-2000),黄震白之子,祖籍中国湖南长沙,后入美国国籍,著名历史学家。
  主要著作有:
  ★《万历十五年》

  ☆《缅北之战》

  ☆《放宽历史的视界》
  ☆《长沙白茉莉》
  ☆《黄仁宇书信集》
  ☆《关系千万重》

黄颂尧

  主要著作有:

  ☆《清人题画诗选》大华书局,1935年

黄世芳

  主要著作有:
  ★《民国铁岭县志》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黄揖清

  主要著作有:
  ☆《批判特务》华中新华书店,1946年

黄怀信

  主要著作有:
  ☆《逸周书校補注譯》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黄永武

  主要著作有:
  ★《杜甫诗集四十种索引》台湾大通书局1976年

黄传贵

  主要著作有:
  ★《黄氏圈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中医理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