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宗亲网>艺文

 

古林史话——天上人间(一)

 

来源:岑山居士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zhoucanhgf


  出休宁县城往南,过下汶溪桥,行五十余里,便到了千年古村——古林。若不是那几幢粉墙黛瓦的豪门大宅徽韵悠悠,辨不出古林曾是“金殿传胪”“钦点翰林”“状元及第”的徽州古村落啦。
  曩时,古林村人皆姓黄,从元世东晋新安太守积公肇基新安起,上代太公十七世思敏公,于唐长庆年间,自西湧涉水迁古林,这一住就是一千多年。朝代兴衰更替,宗族却繁衍不息,越来越旺。至清乾隆年代,古林黄姓分支为五个大房,十二个子房,五大门第赫赫林立,真可谓:“积公垂德源流远,蔚林遗芳世泽长。”
  古林黄家建宗祠之历史悠久。最早之文字记载见《新安黄氏大宗语》(卷二)之《古林黄氏宗祠碑记》有云,休宁古林黄氏于宋代曾建宗祠。只不过,宋时之宗祠是居家之室设先祖神位,或立家庙家祠以祭祀祖先,与后来宗族共建的有前院、享堂、寝殿之独体建筑宗祠、支祠建构不同,供奉也有所不同。严格地讲,古林黄姓人始筑宗祠应是明朝正德六年(1511),又于嘉靖元年(1522)易地扩建(见明崇祯十六年(1643)刻本《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卷四《重构祠堂记》)。之后有数次修缮改筑,重建于崇祯年间之古林黄氏祠堂,仿制品官家庙建筑,其有正堂五间、两庑五间、回廊五间、仪门五间、前仪门五间、后寝楼五间、前门楼三间和公厨一所,整座祠堂占地四亩八分有余,规模相当之宏大。最近一次就是清乾隆年间建造的古林黄家大祠堂。有诗云:
  明清两代数番新,五凤楼堂显圣灵。
  三进五开雕梁柱,千棵万朵扮厅庭。
  状元及第悬龙福,金殿传胪点翰林。
  祭祖扫陵有童叟,蔚林黄氏盛传名。
  古林黄家修族谱之最早历史不可考。据史料文献记载,徽州各宗族修撰族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也。今古林黄姓谱牒,安徽省图书馆藏有:明崇祯16年(1643)古林黄姓四十二世黄文明编纂《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刻本,四卷四册,线装,内有墓志、传记、像赞、诗等);和清乾隆22年(1757)黄治安等纂修《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木活字本,十二卷,首二卷末一卷,线装十八册,谱前印有古林黄崇本敦伦章及“崇敦伦祠”章,谱内文苑一至十有记、文、诗、赋等)。除此之外,还有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刊印的《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8卷,框高51厘米,宽31.5厘米,重约15公斤)和清乾隆十八年黄凝道修《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卷首下)写刊本存世。
  古林黄姓素有“书香门第”之称。清乾隆《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卷首下《祠规·圣谕当遵》中载云:“我祖诗礼传家”。其人才辈出,可罗列之名流雅士举不胜举,有三十四世黄枢,“洪武初以左躄,辟不就,隐居教授。”把祖屋让权、机俩弟,“自取后之隙地以居,乡人义之,号‘后圃先生’,著有《后圃存稿》。”虽不比逍遥山林的“竹林七贤”,但仁德文章亦可圈可点;三十六世黄莆,号屏山聱叟,亦是才高八斗之文人,著有《梅皋集》传世;教子有方要数三十八世黄桂阳,“尝构‘明远楼’、‘招贤楼’以训诸子”,子孙亦争气,“次子天佐号雪亭,士夫咸有赠言。”虎父无犬子,生五子个个聪明能干,且数老五遥第一,“今监生”,太学生是也,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庚戌(1550)古林山房黄遥刻本《后圃黄先生存集》四卷 (元)黄枢撰和《向明斋诗文》一卷(明)黄维天撰。
  黄轩着红袍帽插红花,中的是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状元。古林黄家宗祠亭堂正中上方高悬乾隆爷送给状元的御笔——“福”字方匾是黄姓人的荣耀。黄轩考上状元还很有戏剧性。他少年即赋才名,然而在一片看好声中高开低走,没能取得功名。就在黄轩对科举不抱什么希望的情况下,他却在以后的考试中连考连捷。最终大魁天下,高中状元。人生中的得意和失意往往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我这一房头推本溯源,三十二世魁公,中进士,谱曰:“进士门始祖”;三十五世神奴公,“以孝友闻。”我喜秉承“香九龄能温席”以孝为先的人间佳话;三十六世庭芳公,子承父业,但《新安名族志》记载未免过于草率,仅记“号天随子”,其他都避而不谈,然而细想,古人多隐士,许由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这是何等的仙风道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明朝黄姓闾阎能留个号让后人琢磨:父效天,天随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姓素不乏后继有人,足以喜贺也。
  四十三世大顺公,他的事业做得大。“观察第”“比玉堂”虽不及“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财力富足,但他的胆识和气魄量与贾赦、贾政相比略胜一筹。荣国府耗巨资修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图一家之光辉,在黛玉的眼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可毕竟“富不过三代”——不牢稳,到时:人去楼空花自落,生世浮尘雨打萍。大顺公就来得聪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出资并携子黄鳯翔在颜公溪上修建石桥,其用意是造福桑梓,给南来北往的商客行人提供方便,斯贤达善行为世人所称道。不想一日,此美谈有传至清雍正爷之耳,问:“何方人士,如此贤能?”道:“徽州府古林村,黄大顺父子也。”帝赞曰“可敬可仰!” 御笔一挥:
  敕建忠孝坊一座,一侧横刻“柏府崇阶”,另侧横刻“父子乡贤”。
    钦此
      雍正八年立
  这事做得太漂亮,青石牌坊,四柱三楼,冲天而立,既光宗耀祖又威震八方。尽管乾隆五十三年(1788),石桥被一场百年不遇洪水毁之,但这一百多年,古林黄姓子孙风起云涌做了多少大事:中状元,出知府,商贾遍地,都是踏着这座桥,离亲别友,出门求学或涉商做学徒,等到苦尽甘来、春暖花开,为官入仕求得功名,或为商腰缠万贯,还是踏上这座石桥荣归故里,铺路、修宗祠、起高楼、赐茔田,真是风光无限之美。此期黄家人蒙受大顺公带来的齐天洪福,事事顺顺溜溜、美美满满,如春天岑山上的映山红花淹然百媚惹人爱。
  隔七年,即乾隆六十年(1795),我上代四十七世本桂公,承继祖上美德,牵头募集捐资在原址下游重建石桥,易名“蔚林桥”,即今日古林石桥也。
  古林在人民公社之后,并作古林大队,其辖十个生产队。旧古林的村居地不如这般广阔,一、二队之金竹,七队之北街,九队之清漪堨,十队之塘源,皆于舆地之外也。三生产队之洪家坦,虽居东南界内,昔是黄家人之田园墓地,后涌来佃户,遂集居发展成几十户杂姓人家,以洪姓居首,故曰“洪家坦”。剩余四个生产队,四队居南即大门前一片,五队居西南即上谷溪,六队居西北即下谷溪,八队居北即沿河古林街一条,皆黄家人世居之地也。又以四队及四、五队衔接部分地势高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明清期这里最盛,豪门大宅幢幢相连,直巷横巷错综相通,五门第皆立于此。今黄姓人寻根问祖,多取于此,是古林黄姓人之精华与代表,其它地方都渐为异姓盘居,惟此黄姓人占多数。
  旧古林素有“桥木世家”之雅号,“桥”即“蔚林桥”,“木”指桥南一片水口林,即树木蔚然成林也,固古林又称“蔚林”。
  水口在古林《黄氏重修族谱》中有一段记载,曰:“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亘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水口林,黄姓人习称“树林”,其规模远不止“古松树十株”。桥南两侧,占地近六十亩,林内参天古树密密匝匝,树杆虬劲,大都需要四五人合抱,朴树、小叶栎胸粗三米以上,苦槠、甜槠四季常青。每逢春夏,成百上千只白鹭栖息在树林梢头,或追逐嬉戏,或翩翩飞舞,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绿林白鹭嬉戏图;遇夏日打大风暴,白鹭雏力不能支坠入地面,人家捕捉回去作一碗下酒菜。又待到秋寒叶落遍地金黄,风摇栎果(习称:窄子)啪啪堕地,孩子们就在树林里拣窄子扒树叶,窄子可以做豆腐,树叶可以当柴薪。
  最是下桥东移,过林中一小木桥去北极殿,其东北有文昌阁,祥龙瑞兽居屋脊,鳌鱼翘檐,风声叮铛,文谈琅琅;其东南有尼姑庵,供奉观世音菩萨,烟云缭绕,黄家人在此求子求福许愿还香;北极殿社坛,则供奉真武大帝,即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供奉之神,两边有关公、张巡神像。农历三月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圣诞,在北极殿做道场三天,道士做法事,由古林黄氏族人轮流主持,名曰“上巳会”,古林黄姓男丁可以去吃面条,领科饼两块。农历七月二十四做庙会,张巡将军神像被抬出游祭。殿前荷花满塘,婷婷玉立,塘边一株古樟,树寇如云,遮天蔽日。北极殿正对一弯拱桥,小溪水潺潺殿前过,绕过水口林,注入颜公溪,其境之优胜,真可谓:黄家风水宝地也。
  惟惜解放后,文昌阁、尼姑庵被夷为田地,1958年西田林校在北极殿建校舍,木雕菩萨神像则被弃之金竹石桥下,后又改建作五城区医院。乌乎哀哉!
  旧古林四面环水。北借颜公溪,东闸水库之水入谷溪,经村西折西北入颜公溪,分一小渠水绕村南,先入大门前长百余米宽深皆二米的防火蓄水渠,复逶迤东南,从北极殿亦入颜公溪。有文曰:“古林四面环水,如船飘动,水口林便是帆。”我喜此番比喻,这座航空母舰,载着黄家人乘风破浪千余年,有过繁华,亦有过失落,但永远都不会倒,终有一日复兴风华依旧。
  古林位于古徽州府通往其六邑之一——婺源的主驿道上,南来之花轿与行人,刚迈出翘檐角挂风铃的桥亭,就步入一条两旁置有石凳供人歇息的“梅道”,等不及流连,跳入眼帘东西各一座直耸云天的青石牌坊,不禁让人抬首敬仰啦。
  右是“忠孝坊”,表彰大顺公父子贤能礼遇而立。有文曰“父子”是指清代入仕的古林人黄凝道、黄应培父子俩。值得掂掇:雍正八年(1730)立坊,雍正十三年(1735),黄凝道才在湖南凤凰县任巡道,虽于乾隆五年(1740)升迁岳州知府,致力修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诗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亲题楼名,并请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岳阳楼记》,制成巨幅雕屏挂于楼内,一时名声大噪,至今成为游人必读的风景,但此不足以成赐坊之依据,中国人之功过素是盖棺定论,立坊之日,凝道公尚年青矣。
  左立曰“贞节牌坊”,复曰“古林双节坊”,宽8.41米,高10.65米,亦建于清雍正八年。东侧顶额龙凤榜上直书“敕建”,中横书“荣褒冰节”,下横书“旌表黄鑑妻朱氏节孝”,西侧顶额龙凤榜上亦直书“敕建”,中横书“恩奖幽贞”,下横书“旌表黄樟妻程氏节孝”,皆当朝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三品以上大臣八人具题,是明清时期休宁节妇、烈女牌坊中级别最高的一座,其黄樟是我四十一世上太公。徽州本是“程朱阙里”,“忠”、“孝”、“节”、“义”尤显深厚,独贞节坊让人凄惋,但不悲美,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让人喜忧参半的。
  到牌坊,若是黄家子弟衣锦还乡,就前行数丈,左转进入望亭巷,见前方一处大操场,便到了古林黄家大祠堂,再过“五凤楼”,南行百来步,一座古亭楼横于两墙之间,族人称之“下更楼”,楼内有一匾,上书“桥木世家”。尚末及多想,家里亲人得知捷报,早迎到里巷口,一见面就问寒问暖,问暖问寒,日夜思念的千言万语,亦抵不上这简单的一瞥,等到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站在眼前,许多话搁在肚子里亦不说出来,心里便都是喜,是满足。走亲来友,会客在堂前,女人端茶送水,男人说蹩聊天,客堂敞亮起来,好像天下就在堂前,堂前就是天下。有人谓住在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如井底之蛙,远不及千里之外的渔樵闲话知天下大事,世态安稳,则戒骄戒躁,世事不平,亦泰然自若。山川闾阎的旷荡清明,得益于人世生活的平正简静。
  若来的是客商,亦不必着急,右拐过忠孝坊,沿河西走穿过一片树林,就上了古林街。沿河而筑的长街,店铺作坊鳞次栉比,是商贸往来集中的地方。如有采购需求,这是一个上好的选择。民风纯朴,人情华美,亲情礼意的服务包你满意。如果您是打尖住店,这里亦好,饭菜新鲜干净,价格公平合理,徽州府到古林恰好一天的旅程,往前方路且长,旅途劳顿,歇一宿赶明早再上路,最好!您看,床单棉被整洁如新,棉花絮也是今年重新翻弹过,温暖舒适,再给您安排一间沿街傍水客房,观山赏水养眼安神位置绝佳。若遇上天上挂一轮明月,那就更美了!您酒足饭饱之后,沿河踱去树林里,在月影婆娑的水埠上,挑一块干净的石板坐下。河水潺潺,盈盈月光包裹着对岸竹林山坡,似已成寐,桥亦静了。从上游飘来一阵阵溪风鼓得满满的,树也摇山也酣,且歌且舞,撩拔得您满怀思情,吟诗吧?月浓风正,这个主意不错!“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这句诗作得逼真。若改作:“溪风吹解带,村月照弹琴。”就更符合今晚的意境;记得《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中有一句:“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真棒!是他山先生作的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这几句用在此不妥当,我们小二憨朴厚道,尚在替您候门呢?
  听说古林村黄家楼宇相当气派,乘着酒兴,您想去看看,那可不行!听掌柜介绍,古林村布局严谨、管理周密,除四围环水天然屏障外,村居四周空旷处还有围墙,入巷口有更楼,大门前几个大户人家另设学正、斋谕、後圃、进士和涧泉五个门,要是二更里您出不来,不慎被锁在巷里,那不似《红楼梦》里的贾瑞,活遭一夜罪,还不能言。波光潋滟,月华依旧,古林村像归航之舟泊在僻静之港湾,安然入眠了,这真是岁月静好啊!这时,只听见“笃、笃”两声清脆的声后,一句“火烛小心,堂前厨下,水缸挑满。” 紧接着一声响亮的敲锣声——咣!夜深风凉,三更了,回店歇息吧!出门在外,别难为人家。一宿无话。
  公鸡报晓。吃完早点,又上路了,往西行不远,有一更楼,曰“古林北街”。有一小桥,曰:“扁担桥”。客官,过了这座桥就是五城地界,恕不远送,请一路走好,祝您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