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根记

 

作者:黄尔炽

日期:二〇〇三年冬月吉旦

 

  峭裔在宁都衍播最为众多者数十八郎城公位下。然据谱栽,城公由邵武禾坪出发,最早居住地在固村下河,再迁石城河麓。怀着寻根问祖,联络素情的目的,我们宁都客家黄氏宗亲会一行五人。于2003年寒冬腊月,驱车来到石城,受到县城黄民宗亲、亿元大户黄显洪的盛情款待,查谱溯源,调查询问。在琴江镇花坪巷黄光伦老师的指引下,来到西郊西华山鸟石嶂(夸名破塘里)祭扫城公元妣曾太夫人之墓。又到屏山镇万盛村鹕湖小组(坳头)瞻仰城公祖地。
  从墓志钻中,发现曾氏除生万一、万二、万三外。另有万四郎迁徙黎川,这是宁都所有黄氏族谱中未曾有过记栽的,正是带着这一疑窦,我们接着顺藤摸瓜,乘车经广昌、南丰直奔南城、黎川(原名新城。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经几番用折查询,深八潭溪乡三都村,受到黄德华等同裔的热情接待。通过阅谱,发现城公果然从石城迁来此,并已娶朱、张、潦氏,合葬于本圩金斗窠,还记载生于四:张氏生克祖,朱氏生绍祖、兴祖、敏祖,而涂氏生者则未详。然后我们瞻仰了宗祠祖牌神位,拜谒了城公暨三太夫人祖坟。这里的宗祠建于明崇祯年间,祠内悬挂着“遗泽长垂”、“敦奉重伦”、“进士”(殿试荣登三甲功名者)、“贡元”(乡试中式秀才第一者,而省试中举人首榜称“解无”)牌匾。更难得的是保留了一块乾隆年闻重修城公基的古碑珍贵文物。门媚上“黄氏家庙”四字苍劲秀丽。书艺品位极高;四个突出的柱头.据说名目“同阅”,隐喻拓展发达之涵意。逗曰前,黎川县城的宗亲黄金水(原黎川县公安局长,祖籍宁都黄陂蜈蚣塅人)给我们饯行,招待了一餐富有浓浓乡土风味的丰盛火锅酒宴,浓烈淳朴的亲情为告别壮行,给凛冽的寒昏增添了几分暖融融的春意。圆席上每一个黄峭子孙的血脉中都犹如奔腾黄河之水。
  当返回途经南丰时,我们在县委宾馆逗留住宿了一晚,根据有关资料和亲缘提供的信息。通过敷十个电话串联探寻,理顺思路,搜措线索。翌日我们来到南丰县付坊乡,党委书记黄席仕给予热情接待,由宣传委员江建民带领我们参观了峭祖二十郎井公在此开基挖掘的双井,捧一掬双井采,清甜可口韵昧长,饮水思源感祖恩。又到石门村后山湾瞻仰了钦赐铁简,千秋不朽的井公租地,此风水天人合一。彤肖“仙人盘坐”“合”字形,前对石门,后龙脉旺,青龙饱满。白虎隔河,下临龙潭,双溪合流,左砂突出,案山平圆。凡海内外拜祖观光者,称赞不绝,不愧为一块风水宝地。
  同时,在双井头黄小强的引荐下,我们返回南丰县城,原县人大主席黄祥生、黄裔文史研究会会长黄福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据广东揭西河婆谱所栽,发现城公续配涂氏生高祖、嵩祖(又名朝祖、念祖),从而排解了疑团,匡正了城公世系之疏误。至此,我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城公,黄峭全郎排行十七,郑氏夫人第三子,初居石城,移居新城(今黎川)石塘,后迁平溪(今潭溪乡),再迁黎川三都圩(石城里),官中书舍人,卒于宋太宗年代,享年七十二。太平兴国四年己卵(公元979年)与三位夫人合葬三都圩朱家坪((金斗窠)。娶曾氏(石城)生万一、万二、万三,娶张氏生克祖(克善),朱氏生绍祖、兴祖、敏祖,涂氏生高祖、嵩祖(又名朝祖、念祖)。由此可见,城公共娶四妻生九子,弥补了各处族谱缺陷,供后嗣续修可鉴矣!
  数天探坊,行程千里,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至于石城、黎川两地均出现城公墓(古代绅士贤达一夫多妻、一祖多墓不足为怪),其真伪尚待考究。然而,久远自疑义,相析何太急,本是同根生,唯魂至贵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