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景阳黄氏家族与建始大理虎头碑刻

 

原标题:巴人遗风 建始景阳大理虎头碑刻艺术散记

来源:恩施晚报 作者:王振普

 

  在建始景阳、花坪一带,人们一直将大理虎头碑的传说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春夏秋冬,农忙农闲,总要说东道西,闲侃一番。而对景阳黄氏家族成员的赞叹声更是一代高过一代。于是,虎头碑的传说故事,就伴随着东去的清江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去年秋季的一天,我与文物古迹安全检查小组的成员一道来到了景阳大理,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领略了那里的山川风物,聆听了许多陈旧而新鲜的故事,而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虎头碑”的传说了。
  云南大理,或许人们并不陌生,但建始大理,或许就鲜为人知了。如果没有虎头碑的传说故事,建始大理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山门,走出清江。
  大理虎头碑,位于清江(景阳河段)北岸大理淹水坦,墓地距县城约60公里,与新建(始)官(店)公路仅相距15公里,交通便利,且北有古关隘“景阳关”作挡风屏障,南有川流不息的清江水陪伴,人文环境优美。
  站在虎头碑前,直觉告诉我,那不是在调查一般的古碑古墓,而是在欣赏一件绝妙的古代石刻艺术品。眼前的虎头碑,使我想起了土家族祖先巴人的图腾崇拜灵物———白虎。大理黄姓,即为土家族后裔,用虎头作为碑首的习俗,不正是虎图腾崇拜的表现么?“年轻的”虎头墓碑,无疑再现了一种神秘的原始图腾文化。
  虎头碑刊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月初五,精雕细刻的虎头碑高大、精美,独具特色,虎头栩栩如生,有着强烈的镇邪之势。测量石凿虎头高1.26米,虎头与碑身为一整石,通高3.23米,宽1.73米。碑文正楷阴刻,字迹清晰,线条流畅。碑刻虽有风化痕迹,但仍保存完好。在该墓封土堆前围石上还刻有400多人的姓名,皆为黄氏家族成员。当触摸到这400多个姓名,我仿佛看到了景阳黄氏家族的盛势以及下葬时的壮观场景……在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下
,其规模虽不能与秦陵或任何一座楚墓相比,但它在大理的存在,仍然反映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抄录了丰富的碑文,让我看到了墓主人黄显极为人正直的品质和智勇超群的本领。黄在任四川遵义府镇标随征守备期间,即被周王吴三桂发现而器重,并授以智武将军之衔……墓主黄显极生前的所作所为,着实让家乡人感到无比骄傲。老百姓传说,黄跟随周王吴三桂转战南北,奋战不止,不久便战死于他乡,用他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一身荣耀”。200多年后,黄氏裔孙为炫祖耀宗,保护黄氏家族势力,花巨资特立该墓碑为之纪念。初步考证,该墓虽为衣冠冢,但其碑刻仍不失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现附刻序文,以飨读者:
  今夫有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而建非常之功,必享非常之报。吾智勇武将军黄公显极得之矣。公生于明代天崇年间,由行伍出身,任四川遵义府镇标随征守备。旋以削平寇乱,为周王吴三桂所器任,奖示优异,升智武将军之衔。是有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也。使其忘身为国,不难食千锺俸,博万户封。而公则恐报国情重,教家计疏。所以始也,运筹帷幄,出而忧国人之忧;继而啸傲林泉,退而乐家人之乐。后嗣繁昌,至今称望族焉,是有非常之功,必享非常之报也。
  光绪丁酉其裔孙等为公刊碑,因综核生平,寿诸贞珉,庶几也,千秋万岁后,不使大节伟略淹没无传焉耳。恩邑廖启曙序。
  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周王,为升授官员事,予以宇宙昏蒙,如居长夜,仰承天意,倡议救民,必资智勇之才,共洪升平之烈,查得四川路遵义随军守备黄显极人,改授亲军智武将军标领守备。用世优异,合行给答,为此答付,本官遵照任事,尔受兹委任,宜益加奋励戮力,行间茂建勋劳,以膺显用。党有奇功,足钅录自有不次爵赏,汝其勉哉。须致札付者右札付亲军智武将军标领守备黄显极准此。
                                           周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札付
                                       光绪二十三年季冬月上浣之五日立
  如今,随着大理虎头碑传说故事的影响,这里与邻近的“景阳关隧洞”、古道关隘“景阳关”、古建“兴隆寺”、“天主教堂”等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群,她在清江画廊中占有不可轻视的分量,较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已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