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古镇记忆

 

来源:飞扬的BLOG

地址:http://blog.sina.com.cn/hzp999

 

  霍童镇历史悠久,据《寰宇》昔有仙人霍桐住霍桐山,在唐天宝六年(公元七四七年)改霍桐山为霍童山。其实早在石器时代,霍童就有人类活动,至今还留下许多遗迹。她还是佛道等宗教重要的场所,被称为“佛巢仙窟”。千百年来,霍童被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 今天,就让我带你走入这个千年古镇,感受一番她的魅力所在吧。
  选择一个像这样的阳春三月,从宁德市区出发,沿着赫赫有名的霍童溪,一路上的风光,绝对是让人惊喜:全省唯一不受污染的母亲河--霍童溪自西向东贯穿整个镇域,丰富而秀丽自然景观林立两岸。其水纯,风清水碧,远山近林,视野宽阔,超凡脱俗,尤阳朔之于桂林;其山活,山形山景错落有序,层层递进,弯延曲折,老君岩、双鲤朝天、狮子峰、睡美人等栩栩如生;其林幽,柏步知青林、邑坂生态植物园,树种繁多,树形怪异,树龄最大的达1400多年,最高的达40多米,周长最大的需七、八个环抱。其中还有国家频临绝种的珍稀树种竹柏等。 步入霍童镇区,你不能不去看看至今依旧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一条街。古村落里的分族小组团建设和单体建筑也都体现着独特的个性和韵味。其选址、规划、布局、用材、建筑乃至审美,无不浸染着“天人合一”、“归隐林泉”的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洋溢着拥抱大自然的亲和,且有“耕可致富、读可入仕”的耕读文化。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当地的村民还可以细细向你道来,他们引以为豪的先贤黄鞠。
  1300多年前,他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而且还采用火烧水浇的原理开凿引水隧道,灌溉了万亩的良田。为感恩其造福子孙的功德,所以至今,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当地群众还沿袭举办灯会来纪念这位先贤。

黄鞠·千年水利
  阳春三月,沿着霍童过溪的松岸洋慢慢行走,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翠绿,勤劳的农妇已经在采摘春茶了。耳边听到的是淙淙流水欢快的歌声,不时叫人心情豁然开朗。临近渡头村,看见一隧洞,连接着一上千米的水渠。若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相信,这段1300多年前古人开凿的水渠至今还在发挥着效用。
  在那个即缺乏爆破材料和设备,更无现代测量仪器的情况下,黄氏先人就开始懂得用火烧水浇的原理开凿引水隧道。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隧道水利工程。松岸洋的对面,还有一处黄氏先人开凿的“龙腰”水渠。这两处水利设施至今还惠及6000多亩的农田,恩泽霍地黎民百姓千秋万代。
  据黄氏族谱记载,1300年前,身为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目睹了炀帝的荒淫无道、奸佞当权,于是萌生了退隐田园的想法。一天,他终于带领家眷悄悄离开京城,一路向南寻来,来到霍童,见到霍地广袤,霍水如带,果然是理想中的桃源之地,于是决定定居石桥,开发霍地,建基立业。
  古代,农业是开基立业的根本。黄鞠看上霍童是因为霍童溪南北两岸有着一片五六千亩肥沃的三角洲。他更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要想推广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就必须先修水利。霍童溪的南岸一带有大片土地,虽然霍童溪水近在咫尺,但是由于岩岸较高,水资源无法利用。隔着一座山梁,霍童溪的第三大支流大石溪从那里经过。要利用大石溪中的水,就要挖断一条名叫“龙腰”的山梁。当时有人散布挖断“龙腰”就是要“斩代代官贵”。黄鞠掷地有声:“只要能发万家香烟,不问代代官贵。”坚决把工程付出实施。相传由于工程之艰巨,黄鞠率乡众苦干了八九个年,“龙腰”才被拦腰截断,凿出了一条一米宽、好几米深的水渠来。再从上游大石坑修上1公里的引水渠,水就引过了山梁。
  在完成霍童溪南岸的水利工程后,黄鞠又开始着手北岸的水利工程。北岸地势虽然低平,但在当时没有大型提水机械的情况下,只能靠自流灌溉,这就必须选择一个可以提高水位的处所。经过勘察,黄鞠选中了“堵坪湖”,其距离松岸洋约15华里。15华里的明渠工程原本不是难事,难就难在有三四处的山岩挡路,非开凿隧道不可。据说,那时没有炸药,就连钢铁用具都非常落后,开凿隧道的办法就是将柴火放在石头上烧,等待烧到一定温度时,突然灭火,用冷水浇石,使岩石在急剧的热胀冷缩中爆裂,再用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撬,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硬是将岩角的隧道打通。现存的隧道有七八十米长,宽约1米(人称度泉洞),最高的一个隧洞约2.5米。据说以前有几百米长。现在这个隧道已经没有用了,但是与其衔接的上千米的明渠还发挥着作用,如今在隧洞旁建起一水泵站,可以直接将水从溪中抽上,依靠明渠灌溉松岸洋数个村庄的3000多亩田地。对于“度泉洞”这一隧道,有专家考证过,此在福建水利史上是首次发现,在中国水利史也是不可多见的。

灯会·线舞雄狮
  如果你是农历二月二来到霍童镇,就一定不要错过那热闹非凡的灯会。
  3月11日晚,笔者邀友若干,一同慕名前往霍童观看灯会。车到霍童迎宾门,便车水马龙,观者如潮。8时许,炮竹声声、烟花冲天,霍童四境的的花灯纸扎齐出,令人目不暇接。纸扎题材多选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题材。如《空城计》、《真假美猴王》、《济公》、《八仙过海等》。还有反映现实题材的,如《喜迎奥运》。这些纸扎的人物、动物造型无不栩栩如生,且均巧设机关,动作麻利且细腻,并柔和了现代的电、光、声技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这支花灯队伍中,压轴的自然是线狮表演。号称“中华一绝”的霍童线狮自然更是不能错过。霍童线狮亦称抽狮舞。据传,霍童线狮是由当地儿童玩具演变而成。原先民间老艺人为儿孙做线扎狮子,以家中椅子为架,牵动线绳,使狮子跳跃为乐。后来,民间艺人在赶赛会的基础上,就此演绎成大型线狮表演———扎制的狮子,通过绳子将狮头、狮身、狮尾、狮脚吊挂在木架上,木架安上车辕,表演者边走边抽绳子,并配以幕景和照明。线狮舞一般分为雄、雌“双狮舞”和母狮、仔狮“大小狮舞”。表演者少则5人,多则10多人,长期的表演训练,让表演者身手敏捷,臂力过人,把狮子抽动得时而挠腮戏球,时而腾空飞跃,引得观看者阵阵喝彩。
  在霍童,能展示霍童线狮精湛技艺的,如今有黄家和陈家两大姓氏。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其实,每年农历二月二的灯会上,就是黄、陈两个家族的友谊比赛时光。他们每年较量着,然后不断地提高技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如今,线狮表演的影响力已冲出国门,在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
  当晚表演的是黄家线狮,黄振健是这支线狮队的队长。他介绍说,“线狮”是由几条线构成了全身“神经系统”,这些线一头系在线狮身体的各处部位,做到张弛得当,错落有致,另一头穿过几米见方的“表演台”掌握在表演者的手中。 “表演者要有一定的表演武功,还有体格是关键的,体力要充沛。狮子一拉一放,两个手臂没有百来斤的力道是拿不动的,曾经有人因为臂力不够,硬撑拉表演而使自己胸部拉伤吐血……”黄振健说。
  从这热闹的灯会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线狮威风凛凛地从历史中舞来,又将充满自信地向无尽的未来舞去。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霍童人永远热衷于参与线狮的表演,线狮永远是霍童人剪不断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