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乔黄嘉为入钦始祖的钦州黄氏属于黄峭长子黄和之后

 

作者:黄福来

 

  据《樵南禾坪黄氏宗谱》记载:大衍,樵南禾坪龙归始迁祖,和公长子,字光邵,官授中大夫,妣官氏,生三子:振德、振术、振飞。长子振德一支,至十九世闻和公分支泰宁花户居住。另一支由邵武和平迁浙江,至十九世嘉公(字西乔),由浙江绍兴府余姚县迁入广西钦州,为入钦始祖。
  据《钦州黄氏族谱》记载:黄嘉,字西乔,为入钦黄氏一世祖。追根溯源,西乔公属于峭山公长子和公之后。如果以峭山公为一世祖,则西乔黄嘉为十九世。
  黄西乔,生于元至正四年甲申(公元1344年)。黄西乔中进士后,任湖广黄州府(今湖北省内)达鲁花赤。此时,中原等地人民纷纷起义反对元朝统治,西乔顺应民意,随朱元璋起义,四方征战,成为明朝开国功臣。西乔晚年,明太祖询其所归。西乔对曰:“愿往粤西钦州安置”。明太祖朱元璋赐赤棍二树,遂携眷来钦,择住中屯中和坊(即今钦州南珠大道南珠大厦南侧),至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公元 1424年)终世,寿81岁。
  入钦黄氏二世祖(峭山公二十世),任良公,生于明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贡生,任平南县知县。任良公终于明成化七年辛卯(公元 1471年),寿72岁。
  入钦黄氏三世祖(峭山公二十一世)黄环,字伯循,生于明景泰四年癸酉(公元1453年),弘治四年辛亥(公元1491年)进士(版主注:族谱原文如此。但是,公元 1491年不是进士科期,弘治年间的进士录也没有伯循黄环的名字。伯循黄环可能是公元1491年的省试“贡生”)。初任粤西临桂教谕,后升任韩王(朱松)府教授,教习韩王世子有功于国,致仕家居时,韩王恩赐万斗种田,为黄家后代留下万斗种基业,成为钦州富户。家门前有一丘池塘,每年秋后有双天鹅飞来与家鹅游息生育。韩王思伯循教习世子有功于国,时常派使者前来探望,使者归去时把雁来池之事白于王,韩王奇其事,以为祥瑞,再派使者赐“雁来池匾”,因号雁来池公,并赐建坊古渡口(原平南古渡牌坊)为纪念。伯循终于明嘉靖八年己丑(公元 1529年),寿77岁。
  入钦黄氏四世祖(峭山公二十二世)黄仪,字象山,生于明弘治十六年癸亥(公元1503年),嘉靖十二年癸巳(公元1533年)为举人,任贵州儒学训导,教育士子,人才蔚起,致仕归家后,看到家乡钦州教育凋零,文化不振,于明万历元年癸酉(公元 1573年)用父田产租金在钦州鳌鱼洲创办“迴栏义学院”,培育钦州人才。象山自己亦编写“留春诗集”和“折桂绳文集”,直到明万历十八年庚寅(公元 1590年)逝世为止。象山寿88岁。
  入钦黄氏五世祖(峭山公二十三世)黄秋槐,生于明嘉靖九年庚寅(公元1530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明万历元年癸酉(公元1573年)进士(版主注:族谱原文如此。但是,公元 1573年不是进士科期,万历年间的进士录也没有黄秋槐的名字。黄秋槐可能是公元1573年的省试“贡生”)。任梧州教授,服官课士,卓有祖风,在任时留心稽察生徒,聪明智慧者免束修,一心培育士子人才,以强国家。去任时绅徒挽留不回后,建祠立相,纪念不忘。秋槐出任前在家协助父黄仪办“迴栏义学院”,培育钦州人才。致仕家居后,又继续办好这座书院,再出资扩大书院规模,教师工资及学生补助全部由黄环祖的田租支给,因而远者来,近者悦,粤西各地闻名,秋槐的乐善好施更获钦州人敬仰,称为大贤人。到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公元 1614年),秋槐已届84岁,他担心已办了四十一年的“迴栏义学院”后代无人继承,办不下去。在征得胞兄琼槐、弟安槐同意,毅然决定把黄环祖遗下的万多斗种租田全部献给地方政府作为办学基金。农历九月九日他生日那天,他叫家人办数十桌酒席请州府学正许之屏、潘应关二人及所有田户齐聚一堂,酒后宣布将这一万二千斗租田(是民国年间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核实和收租数),全部送给地方官府作办学基金的决定。秋槐当众解释说:“我家兄弟夫妻好善,乐善好施,家道因实,全是皇朝恩赐。我儿廷相在外做官,不知何时告老归田。孙子瑞明、瑞腾年少,正宜专心攻书。我今送租田给儒学,使合州士人好得读书做事,你等子孙有志读书者,皆可就读,享受膏庠之资。今与二学老师商订,不为难汝众人,不升租不迁耕,久耕为业,好报汝众人开辟之劳苦。汝等亦要照常纳租,以供学费为要。”众人闻言,齐声恳求老爷同两位老师在总租薄上证明文凭,以免日后升租或迁耕。学正许之屏对从明言:“我们两学院蒙你老爷恩送租田给学署,是为汝等子孙功读大学做事和培植士人起见是合州人保障。汝众所议亦合公论,为恐后任学官不同我们,会有变迁。我同潘公给你们立文约,永不升租和迁耕,盖印存档。” 秋槐当即将万余斗种田契点交给二位学正带回州府。诸事完峻后,秋槐命孙瑞明在厅堂上挂起对联,上联云:“积德胜遗金处世当遵司马训”。下联云:“惟善以为宝治家宜法楚书言”。受秋槐影响,秋槐弟安槐也捐 1500斗租田给铜鱼书院。秋槐终于泰昌元年庚申(公元1620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寿91岁。后地方官绅把秋槐的功绩上报明朝庭,明朝庭旨准秋槐及其祖伯循为“乡贤”,天启年间派名师来钦点“猫穴”葬二位乡贤,双墓并立,号“乡贤墓”。并授书纪念,曰:“处世有良模祖创孙承两代乡贤余韵在;治家无别事兄耕弟读一堂书史古风存。”
  黄秋槐在捐时,也把“迴栏义学院”交给政府管理,改为官办“迴栏学院”。
  清嘉庆年间遭洪灾,书院倒塌,重建后改为“鳌鱼书院”。
  清道光搬到天涯亭址,改名“东坡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遭火灾,再搬上“镇龙楼”,改为“绥丰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书院改为“钦州中学堂”,搬到白虎庙。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改为“钦州中学校”。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为“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为“广东省立钦州师范”,直到解放后的1957年仍叫此校名。
  黄秋槐所捐田产均为上述书院和学校校产。
  从黄仪(秋槐父)创办“迴栏义学院”起到1950年解放止,经历了明、清、民国三个朝代,钦州及附近各县人民享用380年之久,受教育超过一万多人,为钦州培育一大批象冯敏昌(清乾隆进士嘉庆皇帝老师)等有名人仕和大批建设人材,对钦州的建设作出极大贡献。
  钦州人民对黄秋槐捐巨产兴学赞扬至极,有七律一首为证:
  “雁来池畔雁鸿游,雁息雁栖惠泽周;方幸归田无一事,更承赐匾足千秋。恩酬世子名偏重,旨祀乡贤典最优;产置胶庠遗荫远,流芳百世胜贻谋。”
  明、清两朝及民国等三百多年间,钦州地方官绅、书院师生均在每年清明、重阳两节前往“乡贤墓”前致祭纪念。十分隆重。地方政府为感谢秋槐之恩,每年祭墓时,秋槐后裔中凡六十岁(女六十五岁)以上老人由政府出资坐桥前往,每生一男丁赠送 1斤猪肉(均在祭墓时发放)。祭墓用的整猪、整羊及三牲送给族中用餐。从明朝末年起,凡秋槐后裔上学读书者享受“三免”:免试入学、免费就读、免交伙食费,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改革开放后,钦州师范师生及族中后裔,年年致祭,纪念不忘。
  钦州市人民政府经多方查证,确认黄秋槐捐巨产办学,广西无先例,全国也少见,其在古代就有捐田办学,为国育人的思想境界之高,不但在历史上有巨大意义和功劳。在今天也符合科教兴国的大计。钦州市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发文(钦政发[1999]16号)批准黄秋槐及其祖黄伯循的“乡贤墓”为钦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准备上报国家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很多名人建议钦州市政府把“乡贤墓”建成文物公共场所园,作为钦州一个旅游景点推向全国。
  以西乔黄嘉为入钦始祖的钦州黄氏的传递世系如下:⑴黄峭——⑵黄和……(19)西乔——(20)任良——(21)伯循——(22)象山——(23)秋槐——(24)廷相。
  从黄峭二十五世起辈分派语是:
  瑞国秉子正,云昌殿组观;定先开大业,万世启宏图。源来闽省发,根自粤西居;枝叶齐荣盛,寿高福泽时。
  英才钦奋起,伟志耀贤书;建谱光前裕,留传百代知。怡璋加晋爵,旭日沐朝晖;喜兴升平乐,存仁富贵居。
  鹏程多锦秀,雄略展新奇;首载宗功德,著成永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