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字转换:   

 

 

>>黄氏宗亲网>人物研究

 

 

太平天国献王考

 

  太平天国后期多达二千七百多位的王爵中有一位献王,甲子十四(公元 1864,清同治三)年二月守江苏丹阳博洛村,十六日,为部下执送清总兵张文德死难。
  他的事迹可考的只有这么一点点,其姓名,始见于同治三年三月初二日京口副都统魁玉、广西提督冯子材奏,作“伪献王王汶发”,由于清代官吏习惯将所谓“反贼”姓名加上水旁,如李元发改李沅发,萧朝贵改萧潮溃,洪秀全改洪秀泉等等,史学前辈多认为“汶发”实际上应该是“文发”,故而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和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等权威著作,以及其它一些相关专著,都作“献王王文发”。
  但熟悉太平天国史事的朋友都知道,天国讳王字,所有姓王的都需改姓“汪”或者“黄”,就连天王自己的近亲如表兄王盛均、王盛爵,都不得不改姓黄氏,终太平天国一世,朝内、军中几无一个姓王的,作为距离天京仅百余里的丹阳守将之一,且贵为王爵的献王,自然也决不可能在此时仍然姓王,“王文发”应是清吏录供时讹听而搞错了的。
  那么,“王文发”到底应该是“黄文发”还是“汪文发”呢?
  1994年初,王庆成先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部发现多份幼天王亲笔供词和其它文件,其中有一份幼天王亲笔书写的《太平天国诸王名单》,其中“献王”名黄玉秀。
  黄玉秀,广西贵县赐谷村人,本姓王,天王表侄,在拜上帝会早期是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戊申(公元 1848,清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初七日,玉秀和同宗兄弟为正、族叔盛通等至平山,求“天兄”(萧朝贵假托)准“天王早正大位”,萧朝贵认为时机不成熟,本不同意但不便直接拒绝,乃婉言劝三人“今晚求天父上主皇上弟(杨秀清假托)”允许;次年十二月,六屈村团练首领周凤鸣率众迫害上帝会徒周凤善,韦昌辉、石达开、王玉秀率众前往支援,打败团练,此役玉秀不但自己带兵,且负责供应粮草,功劳甚大。团练既退,二十九日,萧朝贵借天兄口主张收兵,并得到韦昌辉等多数人的附和,而石达开、王玉秀坚决反对收兵,主张乘胜追击,并且公然反驳萧朝贵所假托的天兄“圣旨”,直到天兄“厉声”作色且强行作出专断才罢休。敢于公开反复顶撞“天父天兄”,在长达九年的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玉秀的才干和胆识也从此可见一斑【1】。
  由于杨秀清、萧朝贵对被称为“珠堂”的赐谷王家的势力非常忌惮,对其采取了七分打压、三分拉拢威胁的手段,并逐渐降低了其在上帝会和后来太平军中的地位。史载至天京后,天王表兄弟黄盛坤、黄盛爵都仅仅封为“殿前丞相”虚衔,无所任事,自洪秀全初次入广西就追随左右的著名上帝会徒黄为政(即前面提到的王为正)也仅仅做了“殿前丞相副理机匠”【2】的高级冷板凳,王玉秀(此时应已避王及洪秀全讳改姓名为黄玉绣了)这个曾公然顶撞天兄的人物自然更不受重用,甚至连其在这一时期的官职都没能流传下来。
  丙辰六年天京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先后死亡,石达开出走,天国大权从异姓功臣转移到洪氏家族手中,原本不受重用的赐谷黄家也随之时来运转,在后期的封王浪潮中,黄盛爵封就王,其长子黄三升也获得兵权,黄为正封觐王,黄玉绣当也在此阶段得到了“献王”的封号。
  鉴于玉绣是洪氏近亲,且幼天王并未在其名后如苗沛霖等人一样加上“后封某人”的注解,也没像卫王那样,略去因叛降革爵的杨雄清,直接写后来得到这一封号的洪仁闻的名字,则“王汶发”之成为新的“献王”,必非因夺爵改授等非常原因,而应该是黄玉绣在甲子十四年之前已经去世,由文发嗣爵,甚至有可能玉绣本来就是追封为王爵,而直接由文发承继的。
  由此可以看出,1864年在丹阳境内被俘的献王是洪秀全表亲赐谷王氏的后人,本来的确是姓王的,但作为“太平天国献王”的他,却应该姓黄,史书上关于这位献王的姓名,应该更正为“献王黄文发”才正确。

引用书目:
【1】《天兄圣旨》,辽宁人民出版社;
【2】《贼情汇纂》卷二,剧贼姓名下,引自神州国光社《太平天国》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