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字转换:   

 

 

>>黄氏宗亲网>人物研究

 

 

中华黄姓历史上的问题辩析

 

作者:黄代昌


(1)伯夷、白夷、伯益、陆终说辩析
  ①伯夷。姜姓,为炎帝后裔。后发展有吕、申、许、齐四支,称四岳氏,置唐尧前,属孤竹国君之子。后传与其弟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之山,国即云亡。
  ②白夷。史书上所记“九夷”之一。黄帝做部落首领时,在中国土地上出现过崇拜不同图腾的“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历史上称为“九夷”。后来崇拜黄鸟的黄夷从内蒙古向东南迁移在山东半岛,加入少昊金天氏所领导的东夷集团,成为黄氏远祖。
  ③伯益。又叫伯翳、化益、大费(bi),为皋陶(偃姓)六个儿子之长。
  在黄帝古世系里,他的传代是:黄帝→昌意→颛顼→昧(玄冥)→台骀→黎→女修→大业→皋陶→伯益(大费)→(大廉、定<南陆>、渊、若木、思成等六子)
  史传伯益原姓伊氏,字聩凯,聪明有才华,帝舜极为赏识,以小女姚氏妻之,赐姓嬴。伯益曾助禹治水有功,训鸟有功,舜任他为虞官。并向禹举荐他为继承人,但他拒而不受,后被启取而代之,传为家天下。启建夏朝,逐渐排挤伯益势力,并于启六年杀害了伯益。
  伯益娶姚氏为妻,共生大廉、定、渊、若木、恩成等六子(有言14子者),后均演为黄、赵、江、秦、徐等后裔。二子定,字南陆,受舜封于黄城(潢川)建国(时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以国为姓,开起了黄国和黄姓的历史。故《湖南黄氏谱》等均认为“黄氏出自伯益子南陆,是黄姓最主要和正宗的族源。”
  ④陆终。氏学经典《元和姓纂》说:“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以国为氏,为楚所灭。”以后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宋本《广韵》等从其说,许多黄氏族谱也纷起效尤。这实际是个不解之谜。
  事实上,陆终是传说中的人物。《世本•帝系》有则神话说:“陆终娶鬼方之女嬇为妻,一胎怀六子,三年后从左右肋剖开,各取出三人:樊(昆吾)、参胡(惠连)等六子。惠连字南陆,受封黄城,始有姓。这个神话的疑点是:(a)人不可能怀三年以上;(b)开刀取出六子,不可能成活,因那时的医疗条件和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也有传为火神祝融之子者。
在黄帝古世系里,他的传代是:黄帝→少昊→颛顼→玄冥→台骀→称→老童→卷章→吴回→陆终→樊(昆吾)、参胡(惠连)、求言、彭祖、文仲、季连等六子),以昆吾最强,曾起兵反夏。
  也有谱把伯益列为陆终之父者;把陆终列为伯益之父者;真是五花八门!其实重黎是少昊金天氏与颛顼高阳氏两族融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在黄帝世系里,伯益与陆终同属一代(10或6);同生六子;同是第二子,定公字南陆,封于黄;同是第三子渊建黄国。所以推谁为亲传始祖都无所谓。只是《中华黄氏大典》序言则说:“伯益被公认为黄姓的血缘始祖,定公字南陆,开创了黄国的历史和黄姓的族史。他之后的这支黄姓,无疑是至今黄姓的最主要和正宗的族源”。

(2)中华黄氏族史上的几位峭山公辩析
  ①东晋徐州刺史——浙江金华黄峭(字峭山):
  此峭山言黄香后第9代黄觉之孙(香系11代)名峭山者,生当东晋320年左右,即有21子。其认宗诗为“骏马同堂赴异方……有志儿女当自强。”(中六句同)
  ②隋文帝西都留守、右班大学士黄高讳隆,号峭山:
  此峭山出自《福鼎黄氏宗谱》,生父为黄随,官至光禄大夫,即生有21子,生母为吴氏3、林氏4、陈氏2、古氏5、方氏1、周氏2、孟氏4(朝字排名),其认宗诗为“骏马同堂出外疆……三七儿男大其昌。”(中六句同)
  ③唐末五代奎章阁学士、福建邵武禾坪黄峭,名岳,字仁静者:此峭山出自福建邵武《禾坪大成谱》,属香系30代,其父为禹钖(黄琬,侃公、必祥、恺慷支)。生子德山、义山、海山、岱山、峭山。生当唐末五代(872—953年)。峭山官至河阳县令,奎章阁大学士。上官夫人生七子:和、梅、荀、盖、楚、龟、洋;吴氏夫人生七子:政、化、瞿、庐、福、林、塘;郑氏夫人生七子:发、谭、城、延、永、井、层。其认宗诗为“骏马登程往异方……三七男儿总炽昌。”(中六句同)
  ④信州黄氏世系黄琬子黄权一支,权孙黄广迁信州成宗,广后第十八代也有黄钖生峭山,崤山二子者。但与黄侃支有别。实属牵强附会。
  相同者,名均为峭山,子均为21人。不同者,时代父名、夫人、子名等均有出入;且寻祖诗的首尾句有别(中六句同)。有了以上的阐述,后辈子孙属谁个祖公所传,就可一目了然。

(3)中华黄氏族史上几位黄僚公辩析
  ①四川内江所传宗耀公三次作谱记:“峭山公第十七房城公,娶葛氏生二子:长曰伯、号海虎;次曰僚,字良臣,号海龙,进士,任琼州知府,娶周氏生四子:长曰庆吉,至吉安泰和发派;次曰庆荣,住龙川洋背;三曰庆华,住丰城;四曰庆寿。
  ②云南绥江南岸付官村黄氏族谱记:“宁化公之子黄松十八郎,原居宁化,后移粤东寻州,配吉氏生二子:伯、僚。黄伯卢氏生起所,后在付官村发派,以梅室为一世,至安字辈已为第8代;黄僚周氏生天贞、天福、天祥、天禄、天作五子。天禄字庆荣,僚公第三子,在梅州(广东)发派。
  ③四川重庆黄云编《中华黄姓通史》卷一载:“峭山公第二十子井公,在南中双井,娶李氏生大兴、大盛、大成、大用、大全、历尧、成舜等13子。
  长子大兴迁江西吉水书田,14代有景公者生潦,娶周氏生庆吉、庆春、庆华,吉子日新、日升;华子日仁、日享;寿子日明(已传至150代)。井公三子大成从广东梅县迁江西万安,14代也有景公者生伯、僚。伯子起所;僚子庆吉、庆华、庆寿……(已传至168代)。
  ④广东潮州谱记载:黄龙,字潜善,侍宋高宗为相,娶李氏生九子,第六子久善,娶宋氏生二子:长子伯,字海龙;次子僚,字海虎;南宋时人。系峭山公第九子黄化公的第八代后裔。史称僚公为南宋时进士,初任大理侍丞,后升琼州太守,为官海南。职满还乡居嘉应,娶周氏生四子:庆吉、庆华、庆荣、庆寿。子孙分居广东各地,成为旺族。据传庆荣公19代后有志元公者由广东惠州龙川于乾隆年间迁云南昭通洒渔发派。
  综上几种说法,僚公①为城公之子;②为化公之孙,当在950年左右;③为井公第15代孙,当在元朝大德年间(1300年左右,唐末五代周广顺年间);④为化公第8代,当在宋嘉泰年间(1200年左右),再传19代与授姓始祖对应为151代,当在清康乾年间(1700年左右),此才与历史传代基本吻合!

(4)凡编纂国史、方志、家谱等书籍,材料均力求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逻辑上也要过得了关
  读了不少姓氏的谱本,特别是本黄姓家谱,各地所编大同小异,有的洋洋大观,却也费力不小,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的却存在不同的问题,经不起时间和逻辑的推理。
  ①有谱言:“黄渊于舜57年(公元前2250年)甲申受封为黄子国君,称朱帝建国,至公元前648年被楚所灭,历1600年,传36代,37君。”若按常规25—30年一代计,1600年当在50—60代,与36代相比,相差20代左右。
  ②伯益子定,字南陆,公元前2250年,受舜封于黄城,始有姓,为受姓始祖,列第一代。至黄香(公元55—107年)历2400年左右,当有90代左右,有谱则列64代,相差20多代。至峭山公(872—953年)历3200年,当有110多代,有谱则列40代,相差70 代左右(《四川内江谱》)。至现代2000年,历4300年左右,当有150多代,有的谱则列70代,相差80多代。
  有的谱则很客观,歇公春申君为74代,香公为88代,峭山公(奎章阁学士)为117代……趋于全国统一。
  有的谱则很零乱,如《四川内江黄氏宗谱》,以渊公为一世(与南陆同代),歇公才列第5代,差70代左右;香公(述)列12代,差10多代,其子琼公列到23代,父子相差11代,更谬!更有甚者,把歇公经黄宏一支的宪公(字叔度)也列为第22代,成为黄琼之父,把金华孝义黄玘之孙,晋卿也列为24代,成黄琼之子……真是五花八门。
  ③《四川内江谱》及《云南宣威谱》均言:“黄化公之子潜善,进士出身,后侍宋高宗为相。”事实上,化公生于公元913—991年间,其子应在940年左右,而宋高宗是1127年登上皇帝宝座的,二者相差180年(约六代)。故不可能是化公之子,而是作谱人与化公之子黄道(字潜盛)相混所误。黄龙字潜善,侍宋高宗为相是实,但他已是黄化公的第六代孙了。
  ④有的谱把峭山公的第一夫人“上官氏”列为“关”或“官”夫人,这是不知中国姓氏分单姓复姓造成。“上官”是属于复姓,与“欧阳”、“司马”、“诸葛”等同类。所以单提“关”、“官”都是错误的。
  ⑤传言峭山公有子21人,其中有位夫人只生六子,是从当时的王家抱一个来凑足七子的,所以黄王两家不开亲。又说其中有一夫人生有八子,是抱到路员外家做儿子接香火的,所以黄路两家的后人都是峭山公的后裔,不能开亲。两说均不属实,是外姓人编来胡说黄姓的,没有文字依据。我们峭山公的三位夫人各生七子,有名在册,大名鼎鼎!编传奇故事可以,列为传统上谱不行。所以以后见到谁人传言,都不可信,应予以辟谣!
  ⑥传言黄姓有什么“锅边黄”与“锅底黄”之分,说什么“锅底黄”是“锅边黄”的使嘴人之流。没有文字依据,纯属捏造。如此,则把人分出了等级,是不利于和谐团结的。以后听之,即不可信,更不可传。